APP下载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8-10-30严剑峰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在新课标的号召下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形成顺畅的解题思路并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技巧,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根据小学高段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创新的价值与意义。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小学高段数学教育具有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征,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质疑、思考与探究能力。小学阶段是开展数学教育的黄金时期,尤其高段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教师应基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重新整合高段数学教学内容,大胆地引入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其次,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在数学课堂调动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探究、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收获知识,同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再有,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知识迁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前提,在教学中引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实现知识迁移。

二、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 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参与兴趣

反思以往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兴致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意识。面对这一情况,为了利用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策略,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以此激活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为了带给学生直观印象,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内涵,教师可适当改编教材中的案例,融入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超市做促销活动,一瓶牛奶卖2.47元,浩浩有52.50元,那么他最多能买几瓶牛奶?这个问题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他们围绕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积极地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计算52.50中包含多少个2.47,获得计算结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原本枯燥、抽象的算式教学变得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教师通过启发教学方法,激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 巧妙应用学具,锻炼实践能力

高年段的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引下,逐渐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与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结合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高年段小学生的現有知识体系、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要等,为他们创设有效的学习条件,保证学习效果。高年段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积极发挥学具的作用,让他们通过操作学具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创设的人人参与、动手实践的个性化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粘贴等多样操作方法,思考如何将三角形转化为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据此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体现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再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先让学生课前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制作圆形学具,并且根据不同材料的圆形设计多样化的测量周长和直径方法,如绕线法、滚动法等等,学生在趣味操作过程中锻炼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 梳理知识体系,调动创新思维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营造浓厚且有趣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梳理现有的数学知识体系,探究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激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对比与观察“圆柱体”与“圆锥体”,课前多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如圆柱形小木桩、圆柱形花瓶、圆柱形漏斗等,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基本数据,然后再通过物体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法推导体积公式。在这个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降低解题难度,激活他们的探究学习积极性,调动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创新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根源,小学数学课堂要抓住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大胆地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及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小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进而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真.提高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率的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124-125.

[2]詹红智.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6(27):16.

作者简介:

严剑峰,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文水县北张乡北张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