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2018-10-30邓生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考有效性课堂教学

邓生富

摘要:课程改革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学科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举例来探讨当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18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

一、“情境设置”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下了很大工夫,但是有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学生在学习“分类思想”时,在导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型超市的场景:琳琅满目的货物,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繁忙的商业气息。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商品排放是否整齐?为什么要如此排放?我们如何选购物品?怎样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一教学导入大致用了10分钟,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分类事例。其实学生对商品分类排放并不陌生,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导入时,只播放整齐排放的物品,提问:“我要买一个篮球怎么办?”学生会脱口而出:“到体育用品柜”,再问:“为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物品的分类排放,两个问题的两分钟导入结束后进而转入数学分类思想的教学环节,这样做显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设置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教师必须要明确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情境设置的作用有:首先,提供有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最后,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教学内容的认知基础,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降低了对数学抽象性理解的难度,直接为教学内容服务。

学生的知识状况或知识储备构成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可以把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在愉悦中把经验与数学内容同化起来,形成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探索、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动手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探究的切入口有多种方法,它为学生自主探索、成员互动、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但它的探究过程应有一定的规范,思路要有方向,并要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进一步证明结果。得到结果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进一步对已获得的结果进行证明才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它使已有知识进一步运用并深化,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有些教师只关注结果,并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赞赏,学生的探究兴趣集中在结果上,忽略了知识的运用、深化和数学思想的形成。教师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场面热热闹闹,学生热火朝天,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不仅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又怎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旁观者,而应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走到学生中,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华而不实”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三、“一題多解”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运用数学思想的前提下,要创造出能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环境。因此,新课程中提出了“多角度思考”“一题多解”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一次爆破工程中,爆破员点燃的导火索的长度是96厘米,导火索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8厘米/秒,如果爆破员点燃导火索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离爆破点,问他能否安全到达500米以外的安全区(你对本题有几种思考和解法)?本题的解法可以比时间、比路程、比速度以及运用其他方式,这些方法对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对各种方法不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己的思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一题多解。

但是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数学中“解法最优化”的含义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最快的方法。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明确,要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寻找最优化解法的本质特征。笔者曾经看到一些计算课,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十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催问:“还有什么方法?”这样的教学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果班级一些思维慢的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最终也不知道哪种方法最好。

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让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应该重视一题多解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解法的共同点。本例中让学生明确“导火索燃烧”和“爆破员跑离”是两个事物在运动,对于每一个运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v、s和t,那么选择哪一个量进行比较就会有不同的解法。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八中 551700)

猜你喜欢

思考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