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2018-10-30刘丽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刘丽莎

摘要: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高效的学习,成为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13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本。许多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听从教师的话,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養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教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教师变为敬教师、爱教师,他们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教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教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多形式促进自主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深度

新课标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最好体现方式便是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和分组辩论。要在语文课堂中成功开展这些活动,首要任务便是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打破师生等级隔阂、摒弃死板的教学模式、摆脱沉闷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够、才愿意积极表达自我观点,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其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真正以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度,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尚未理解的部分,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自己只扮演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和惯性,让他们增进对疑难问题的探究深度,摆脱固定思维带来的框架,让他们在与教师、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即便是略显枯燥的说明文,在教学中也可以开展这种学习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行动最好的推动力。在语文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往往存在于对事物的疑惑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针对课文理解要点,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根据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一系列有层次、有步骤的问题,让他们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解惑,对课文做出更深的理解,拥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如在课文《背影》的教学中,就可通过分层设问的方式设计一组问题: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接着再问:与背影相对应,课文写了几次流泪?这个问题在课文中也有比较明显的指示,学生容易回答。在此基础上,可继续发问:作者每次流泪是因为什么事由?通过阅读,学生不难从课文中得到结论,将作者父亲为儿子做的事情归纳出来。有了这些铺垫,就可以提出直击文章情感主题的问题:从这几次背影、几次流泪中,你感受到了父子间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组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自我诱导、自我解惑,在对课文的反复研读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得到情感的升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是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的。如在以前教学中,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笔者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感悟力都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增强了。

五、合理引导,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走入误区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代表削弱教师的课堂调控权利。相反,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行积极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单纯的自读自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学生走入这几个误区:

1. 只有优等生滔滔不绝,后进生默默无言或是发言不被重视。要让学生意识到人人都有发表见解的权利,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2. 讨论方向发生偏差,纠缠于无价值的问题讨论。若学生实在不肯放手,可将此作为课后研究。

3. 讨论过程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讨论”沦为“争吵”。初中生正值个性异常强烈的青春期,个人意识强烈,不易妥协。这时,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双方以自己观点的依据来说服对方,将之拉回课堂的轨道。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育科技局 04660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