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下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

2018-10-30黄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初中学生初中历史

黄璜

摘要:本文以杨凌农村初中学生为例分析探讨农村初中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教学中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以改变当下农村以及城市边缘地区中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阅读能力较差的现象。

關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初中历史;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41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阅读能力不单单是对文字的“读”,还包括了对材料的处理,理解和概括材料内容,并将理解的内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给出正确合理的历史结论,这就需要初中生做到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文字通过快速阅读进行整合并给出准确的判断,概括出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

一、学生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人都会认为“只要会识字便会阅读。”“阅读没有什么好训练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语文课堂上训练的,”忽视了历史学科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生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和整合,出现了面对历史材料时学生束手无策的局面。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学生在中考历史答卷情况来进行研究对比后发现,杨陵区农村初中生在历史材料阅读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对历史学科的材料阅读存在畏惧心理

由于农村经济、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农村中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基础差,同年级、同班级中学生的历史基础参差不齐,阅读量无法达到规定时间范围内的数量。很多初中生对于历史学科的了解和掌握停留在“听故事”“读传奇”的层面,在面对文字数量过大,或者文字描述的内容与自己曾经接触的历史知识有出入的历史材料时,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和耐心,从而对历史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出现避而不看或者直接忽略的行为,甚至厌学现象。

2. 阅读方法欠缺

因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条件落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一贯是“死学”“死读书”,毫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首先,学生面对历史内容“不会读”,没有掌握有效、科学的阅读方法。不知道该如何阅读理解大段的文字、图表或漫画等形式的历史材料。

其次,读不懂。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无法将材料中的文字材料、图表以及漫画进行有效转化,与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导致读不懂,感觉“莫名其妙”。

再次,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的描述以文言文形式。而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文字上的识读障碍,但是言辞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1. 阅读存在盲目性

初中生受年龄限制和身心发育的限制,无法做到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判断选择。在选取阅读书籍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选择或者选取自己喜好的类型,部分内容低劣、编辑粗糙的书籍趁虚而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严重误导,使得经典书籍、指导阅读类书籍被排斥。

2. 历史基础知识差

农村初中生受到成长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长辈的“口头传诵”或从电视中所了解的“传奇”“稗官野史”,作者所带的学生中仅有2%的学生是通过《中华上下五千年》此类的书籍对历史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抱着“听故事”的心态对待历史课,便会选择性收取历史信息,导致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结构框架,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在阅读相关材料和文字时,无法将知识与题目有效结合,也使得阅读能力低。

3. 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及城市边缘地区的家庭受到地区经济的限制和自身家庭条件的制约,很多学生的阅读资源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家庭中无法给孩子配备相应的书籍阅读。再加上杨陵地方经济和地域环境所限制,城区内没有供学生畅读的图书馆或者参观的历史博物馆或者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没有办法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即便是学生有读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缺少书籍资源和适合的读书场地。

三、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历史学科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训练来引导学生“知古通今”“以史明鉴”的。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和历史材料,通过阅读积累形成,具备较强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

1.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很多教师苦恼的问题,枯燥文字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如彩色图画的吸引力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冲击从感官上吸引学生阅读的专注度。比如在学生进行历史阅读前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来创设历史情景,营造阅读氛围,并且针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

2. 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可以将所有有效的东西吸纳进自己的头脑中,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教会他们提高阅读历史书籍能力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1)比较阅读

初中历史教材中,同类的知识点有很多个,在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同类不同国家或同国家不同类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加深记忆,培养初中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比如,在阅读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内容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内容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将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记忆,也可通过对三者的对比,加深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2)养成“旁注”的习惯

所谓的旁注,即正文旁边的小注,对该段文字的解释评语或引起自己注意的话语。在阅读一段历史文字前,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要素用笔画出来,并将与之相关联的历史知识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相关的内容备注在旁白处,再结合文字内容,进行理解性阅读,理出文字中的头绪和重点,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寻找“题眼”

戏有戏眼,题有题眼。戏眼是一出戏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一出戏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而题眼则是一道材料题的突破口,通过这个突破口可以理解整段材料的意思,更好地把握题目的趋向。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十分关键。而历史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漫长、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对学生阅读方式方法的引导,学生也要反复对方式方法进行联系并融会贯通。通过长期积累历史知识以及阅读大量的书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对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真正主导者。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杨凌高新初级中学 712100)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能力初中学生初中历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巧用图式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浅论小学阶段数学阅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