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018-10-30汤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汤婧

摘要:本研究以调查为基础,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旨在分析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改进贫困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醒人们关注高中贫困生群体,为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8

近年来,高中贫困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非贫困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贫困生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针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在经济上给予了贫困生很大的帮助。通过国家助学金、免学杂费、社会资助等多渠道、多层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经济上的困难暂时缓解了,但在精神状态上仍有少数贫困学生非常低落。因此对贫困生的帮扶,不仅仅要在经济上提供必要的帮助,还需要对其进行精神帮扶,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精神压力。

二、高中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从某高中三个年级的4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30名贫困生和30名非贫困生,采取心理调查、与学生个别谈话、与所在班主任座谈等方式。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内在的深层次原因。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贫困生心理问题比非贫困生要严重,贫困生除具有普通高中生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外,还具有其他心理问题。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和心理不平衡几个方面的表现更为严重。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学习压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贫困生较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够主动、缺少自信、对人际关系敏感、容易焦虑抑郁、学习压力较大。

3. 贫困生的心理现状

(1)心理负担重。由于贫困生家庭收入低,学费和生活费就成了家庭的重要负担。这些贫困生了解家里的困境,但他们必须支付学校的各种费用,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从而形成经济和心理压力。

(2)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经济困难使贫困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容易自我否定,从而产生自卑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有一些贫困生心理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会对富裕学生存在怨恨情绪。当抑郁、自卑、不断累积而又无法排解时,贫困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自我放弃。

(3)人际关系敏感和孤独。贫困生对人际关系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加入学生社团,他们往往社交面狭窄、自我封闭、不愿主动与人接触。

三、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贫富差距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少部分来自市镇较落后地方。这些家庭物质贫乏,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收入低微、生活困苦导致了他们在培育子女的教育花费上也低于其他群体。富裕与贫困的强烈反差使得一些贫困生容易心理失衡,产生羡慕、嫉妒、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2. 家庭环境是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贫困生的父母往往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者父母长期患病。由于家庭压力大,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自信心。为了避免伤害,贫困生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不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卑甚至退缩。

3. 认知偏差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问题差异显著,但是并非所有的贫困生都有心理問题,也有许多贫困生非常优秀。自我认知偏差是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由于错误的自我认知,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对待事情的看法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重视贫困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加强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对于贫困生而言,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比经济上的援助更重要,经济援助是暂时的,而树立远大理想并付出实践却能受惠一生。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让贫困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示自身才华、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尊和自信。

2. 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特别关注具有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贫困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学校心理教师可以和这些学生进行畅谈,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3. 开展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训练

针对贫困生人际关系能力不高、闭锁性强等心理特点,建议学校开展新生适应、潜能开发、人际关系协调、情绪和压力管理等团体辅导活动。贫困生可以在团辅活动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信心,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幸福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贫困生大多来自不完善的家庭,他们的成长中更充满着隐患,了解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做好帮扶刻不容缓。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 23001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