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

2018-10-30李新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连词介词文言

李新卉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注重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文言文中品味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梳理和归纳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15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体,既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内容。人教版文言文编选讲究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观照,尤其是在整合文言文学习资源上,突出文言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在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感到文言文难学,对文言知识理解不够。为此,本文将着重从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这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强调文言文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文言语感的整体感知

文言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教学,由于文言文语言词汇相对艰涩,学生不容易理解,加之文言运用范围相对局限,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甚至厌学。教师在改进文言文教学上,要强调对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正确认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学习,可以从反复诵读中激发文言文语感体验,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知识。文言文诵读教学要突出语言特色,要结合不同语篇内容来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内涵。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言文的预习设置,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文体特点、写作背景,以及先前学过的其他文章,来全面感受该文的写作特色。柳宗元是被大家所熟知,其作品较多,涵盖内容较广。对于该文的写作手法,可以从阅读中了解小石潭是如何发现的,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对小石潭的源头、潭中的鱼又是如何描写的?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可以从文本的阅读中梳理脉络;同时,可以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该文的生词、读音进行学习;然后,开展大声朗诵教学,增强诵读氛围,也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二、注重文言字、词、句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译解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难点多集中在字、词、句的使用上,很多学生抱怨文言文难懂,对字、词、句缺乏理解,更难以掌握其使用规律。教师要认识到字、词、句的使用,要给予解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常情况下,结合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常见的字、词、句使用规律,帮助学生从中辨识和运用。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黔之驴》一文的学习中,该文的教学难点多表现为字词的理解和翻译上。同样一个“以为”,在“以为神”与“以为且噬己也”中的释义不同;同样一个“益”字,在“益习其声”与“稍近益狎”中也不一致;同样一个“然”字,在“慭慭然”与“然往来视之”中也不相同;同样一个“因”字,在“虎因喜”与“因跳踉大”中也不相同。同时,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对于词汇的理解与释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都需要进行多讲、多练来习得。还有成语“庞然大物”与“黔驴技穷”等,其蕴意及喻指所代表的涵义,学生也要从文言文的理解中感受。通过对本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易错点进行辨析和纠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关注文言中的关键语句来筛选有效信息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把握文言的关键词句,要能够从中梳理出文本的有效信息。教师在平时的讲解中,既要突出全文分析,還要梳理关键语句。如对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对文言中通假字的应用,对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的讲解,这些都需要从文言文中进行筛选。在人教版八年级《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对于第一段,要求学生熟读、熟背,并能结合文本来提炼本段的中心思想。对于作者艰苦求学的经历,文章是如何来呈现的?“无从致书以观”,则借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为了求师问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而且要做到“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对于文中的“无从致书以观”中“以”字表示连词,意为“来”;对于“以衾拥覆”中的“以”,为介词,意为“用”;对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表示因为,作为连词。对于“俯身倾耳以请”中的“以”,为连词,表示“而”,对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以”为介词,表示“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表示为“拿、把”。通过让学生对该文的探究与讨论,来归纳作者求学之艰苦,学习之用心,进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从文言文的写法推敲中来品味文言的语言魅力

文言文在写作手法上别具特色,既融入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与作者的情感、经历、抱负、人生感悟息息相关。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重点要对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教师要关注不同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岳阳楼记》一文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结构、写作手法上,来增强学生对文言的情感认知。在第三、第四段,对“览物之情”的描述,对语言形式的对称,一悲一喜的对照,体现了文言的写作技巧。同时,从景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丰富情感。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短短二十二个字,就将洞庭湖波澜壮阔、雄浑浩淼的壮观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要给予重视,教师要拓宽文言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文言的魅力。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哈巴河中学 836700)

猜你喜欢

连词介词文言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介词不能这样用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介词填空专练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