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研究

2018-10-30朱静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前预习初中语文

朱静江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想学好初中语文知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语文教师的讲解授课,但是同时也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当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学生才能够更加容易消化和理解,跟上语文教师的授课思路。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11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独立而重要的环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例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探究课前预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提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明确任务,让学生有章可循

由于语文新课程本身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是字词一查,课文一读就草草收兵,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样的预习误区,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语文教材,将学生预习的任务具体明确化,彰显预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需要教师依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在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遵循“低入高出”的原则,为学生精心设计语文教材的“预习单”,将笼统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有序排列的、便于学生实施、便于学生操作的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对预习任务明确化,做到心知肚明。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自主体验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产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至于三味书屋的生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用“时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预习单”,预习单可以以纸质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预习单上的内容既是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字、词、句、篇以及写作技巧的梳理,也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通过预习单让学生有事做,并自主独立去做。

二、开展互助学习,加强自主巩固学习

学生学习態度与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课前主动预习,课后教师引导复习的步骤来进行,由于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不同,给课堂教学的进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教学内容偏于抽象,学生实践操作时间不充足,教学内容重复性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足等都给学生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课堂内外互助学习、分组讨论的模式,可以将课本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和重难点的讨论,学生只探讨应用性大的问题,教师辅以教导,在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知识,将课堂上的问题转化为实际性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鲁迅的《社戏》一课时,为体现学生对教学的深入体验,教师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预习本节内容。教师可实行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展开课堂教学”,让初中生更多地体会身为教师的感受,变化角度以逐步改变学生的认知局限性,使教学方式得到深化,使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有进一步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动力并认识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学习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尤其是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让学生不断学习,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某一节语文课程内容后,要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式学习,不同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小组内可以将这些差异性问题进行谈论,找到对这些问题的合理解释。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偏差,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四、动笔墨读书,展现学生的学习轨迹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例如,文章中有一些表达,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理解内涵。教师可以提前标注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形成认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再讲解,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学生领会得更加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此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中心等方面去思考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展开充分交流,并及时动笔墨读书,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轨迹,实现学生的高效预习,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轨迹也得到展现。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勤于勾画,将关键性字词和句子记录下来。学生会学到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学生。如: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精彩的语句上,尤其要画出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也要把握文章的六大要素,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特色。

五、注重预习检查,强化学习效果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可以采取学生间互查、自我检查等方式,并让学生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让学生不仅认清自己,还能了解到别人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应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予以指导改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与加强自己的薄弱点,强化预习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通过情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通过让学生掌握多种预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语文预习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优美隽永,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玉壶中学 325300)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前预习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