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

2018-10-30覃玲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

摘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我们把培养幼儿的好行为好习惯作为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全文从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教育、榜样教育、家园共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行的。最后提出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易反复的过程,培养贵在坚持,幼儿的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坚持从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最终形成自觉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品德行为;培养

当今社会和谐德育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幼儿的品德教育问题,则是幼教工作者长期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德是为人之本”,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多年来,我们幼儿教师坚持以德为重,承担道德启蒙的任务,对孩子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可是收效甚微。探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不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们没注意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把德育工作全面化、细节化。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让幼儿在健康、丰富的环境中受到自然陶冶

整洁、舒适、温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是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无声语言,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自然陶冶作用。我们要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活起来,让每面墙壁都能与幼儿“对话”。各班的教室、睡房要布置富有童趣的环境,如在卫生角设计可爱动物将垃圾入箱的墙面,在饮水处设计排队喝水的画面,在睡房设计小动物安静入睡的画面……这些画面都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吸引孩子们的视觉,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时刻提醒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一) 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个环节都可渗透德育教育,是逐步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能力发展锻炼、个性培养的好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文明礼仪、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利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体现在:早晨入园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有序地排队取水;游戏活动时,教育幼儿懂得谦让、分享,懂得团结互助、合作;盥洗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进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安静进餐,吃饭时不掉米饭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不剩饭菜,饭后收拾餐具和桌面;午睡时,指导幼儿睡前自己脱下衣物并叠放整齐,能独立安静入睡,中大班起床后自己穿衣物、叠被子等。

(二)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形成品德意识的主要途径。因为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行为态度、个性发展都处在奠基时期,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教育方法在各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要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首先,可以從幼儿最喜欢的动画片、故事书入手,以其中的人物行为来引导幼儿分清道德标准,帮助幼儿正确判断生活中行为的是与非。当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后,再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幼儿年龄段的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对其进行品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巩固,使幼儿逐步形成习惯性的良好品质。其次儿歌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是很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形式。最后当幼儿形成意识后再创设情境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教育形式,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运用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品德全面的发展。

除此之外,孩子们之间常会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还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将现实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三、 重视榜样教育的影响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具体形象且感染力强,适合幼儿的思维特征,比较能够让幼儿理解接受与模仿。因此我们教育者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氛围,善于利用榜样优良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去影响幼儿。

(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我们要意识到教师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例如:在晨间接待时,我们主动和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当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当我们需要介入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时,应先轻声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当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先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当孩子帮助了我们,我们要回以“谢谢”……如此,孩子们长期生活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了各种礼貌用语和习惯。

(二) 要充分发挥同伴模范影响作用,利用集体的气氛影响着每个幼儿

教师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每个孩子都有被表扬的机会。鼓励每个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优良的集体。多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创设有益的竞争环境,激发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四、 加强家园共育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只靠教师在幼儿园中教育锻炼就行的,而是需要家园齐心协力地合作。

如果家长不重视,家园教育思想不统一,孩子就会迷茫不知该听谁的,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只有在家园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会努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形成。所以我们要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窗、开放日、电话、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常沟通,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易反复的过程,培养贵在坚持。所以我们要坚持从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最终形成自觉的行为。

作者简介:

覃玲,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荔波县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