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018-10-30齐会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要求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阅读的要求。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兴趣;要求

初中阶段是整个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培养阅读兴趣。

“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寻找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会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所有这些,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就是“感情的传染。”这段话很精彩地道出了读书对人的影响力。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阅读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再要培养阅读兴趣就会相当困难。农村孩子阅读面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书可读和不知该读什么书。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重要的资源,对学生阅读方向加以引导。在教室创设“图书角”,向学生介绍读书方法,讲读书故事,展示名人读书格言,多种形式向他们传达读书理念,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其次,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表现在不知道怎样去欣赏一篇文章,没有掌握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采集等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对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阅读兴趣的形成以及阅读兴趣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讲课文和授方法并重,必须交给学生学习各类文体的方法和技巧。这里大致介绍几种方法:一是略读法。有些书适合大量的快速翻阅,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类,可以用此方法,从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二是通读法。选择好书,从头到尾地读,了解其内容。像一些名著或者名篇适合通读。三是精读法。有目的地节选章节来作细致地读,反复体会,品其精华。细读的时候,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以及写作特色。

并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这不仅是古今中外许多学问家行之有效的阅读经验,更应该成为中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做笔记,或是词句文段,或是作品内容,或是读后感受,都可以成为笔记内容。

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拓展语文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增加知识储备,减少阅读的障碍,让学生学会阅读,消除对阅读的畏惧心理,提升阅读兴趣。

再次,制定阅读计划。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为了更好地实践超前读书,多读经典的理想。可从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对象上做个计划,层层推进,提高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1. 每位同学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视情况而定,周内学习紧张可适当放松,周末时间较为充分,可加大阅读量。寒暑假是阅读的最佳时机,可借助寒暑假进行更为充分的阅读。

2. 中学生应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童话,寓言,历史故事,自不必说。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繁星 ·春水》《艾青诗选》等。

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还有深受青少年男生喜爱的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等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最后,评价阅读效果。

有效的评价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助推器,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具体的评价中不能设定单一、固定的模式,评价的方法也应该向多元化发展。可进行如下操作:

1.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评指学生在一段时期,对自己的阅读兴趣,方法,习惯,效果等做出评价,自我反省,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以后的阅读。他评,可以是学生周围的人,同学,老师,家長对他的课外阅读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指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两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阅读量的统计能过最直观地反应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成果。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它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课外阅读结果与语文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强调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整个课外阅读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更能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激发和保护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完成了课外阅读任务,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阅读数量,是否掌握了所要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效,有利于对阅读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因此,我们应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完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丽霞.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113-114,103.

[2]张梅.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1):17-18.

作者简介:

齐会,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省三原县张家坳中学。

猜你喜欢

要求课外阅读兴趣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