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2018-10-30潘艳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业杰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幼儿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同,他们必须在与环境的交汇作用中体验数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做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他们构建数学概念首先来源于动作,这就强调了我们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育方法,把抽象的数理知识转化为能够理解的可操作性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那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

一、 采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激发儿童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的要求,讲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如:小班学数字“4”。老师讲《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可见,幼儿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孩子来说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 借助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 实物材料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形成

首先要经过动作表现阶段,这是幼儿通过在作用于事物的外部活动来获得数概念的体验,为下一步的抽象学习打下基础。与这一阶段相适应,应为幼儿提供的实物材料,如:积木、木珠及玩具材料,纽扣,筷子,火柴等生活材料和瓶盖,石子等废旧材料。例如:学习数的分解和组合,获得3个物体可分成1个和2个,2个和1个的经验,这个经验极为重要,他是幼儿明白数可以分成2部分,两部分合起来得到原来的数,有了这种经验,幼儿可以很容易掌握更大数字的分解与组成,并逐步懂得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互补,包含关系。

(二) 半具体,半抽象的材料

数概念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形象表征阶段,这时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学习材料。例如:图片,点卡等,这是因为在上一阶段,幼儿已经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依靠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和语言进行高一层次思维水平的学习,依然是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再分解数的基础上,让幼儿利用图片,材料进一步学习,例如:学习5的分解与组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材料,如: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摆出5个三角形的分解结果,或者提供5个点的图片让幼儿直接画出分解结果,使用这种材料进行学习,幼儿能逐步学会具有概括性的标记特征数的分解结果,对数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三、 融游戏于教学,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 引入活动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游戏。比如:学习单双数时,我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我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去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我就让他们玩扑克牌。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二) 操作学具

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5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绿、蓝小圆片、火柴棒、纽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五个,再让他们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然后,我让小朋友分别回答他是怎样分的,根据回答按递增关系列出,根据互换列出。随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争着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 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学习指导纲要》突出教育以人为本重人性人格,培养全面人才。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面对有着各种差异的幼儿应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各种程度的幼儿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如:小班数学游戏“娃娃商店中”目標是让幼儿理解3以内的数,并按数取物,使投放的材料却没有仅限以3以内的操作材料,应提供一些大于3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进行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认识“3”以后。适当向前发展,对他们多关注一些,使他们能进步快一些。当然,教学活动要依据幼儿学习差异来培养兴趣。如小班:比较大小时,用大皮球和小皮球比较,让幼儿玩一玩,拍一拍,等活动体验大和小的区别,如中班,比高矮,让高个子的幼儿和矮个子的幼儿来比较感知谁高谁矮等。另外,还有用儿歌、幻灯片等方式通过幼儿的各种感官产生作用,相应地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教育的兴趣,同时又在教育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总之,幼儿园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幼儿对数学感兴趣时就能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参考文献:

[1]郑元玉.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9(08).

[2]张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21).

作者简介:

潘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兴仁县百德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