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题型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8-10-30罗小贤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属于语文教学的基础及重点内容。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看中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与深度拔高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在质量及效率上有了更高要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了教学重点。教师必须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及阅读能力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题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题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属于难点及重点地位。新课改的推行让教师逐渐重视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阅读不仅包含容易理解的现代文,还涵盖古诗词阅读。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 阅读题型教学问题所在

(一) 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虽说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已经执行了多年,但多数语文课堂上仍残存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在考试及分数压力下,阅读更倾向于课本以及试卷上的阅读材料,忽视了学生阅读量、阅读面的培养。根据目前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编写状况而言,整个初中三年共需学习180篇课文,对于初中生而言远远不足以提升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存在着重视讲读课文、轻视自读课文的现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深度探讨均建立在教师或规定范围的基础之上,其思路存在明显束缚,文学修养无法通过课外阅读得到培养。由于缺乏有效的时间以及优质的阅读材料,在单纯的课内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不会迅速抓住要点、不会浏览、不会跳读。

(二) 阅读停留于浅层面

面对一篇阅读材料,理解仅停留于浅层面,无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深度剖析,是目前学生在阅读题型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通常来说,一篇文章所涵盖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在参考书中处于统一规定状态,学生较少思考来源以及如何得出,而是直接根据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对答案展开记忆,或以此为出发点反观文章,忽视了自主理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这一篇文章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实际上可以产生多层面、多角度的讨论,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句话被直接定性理解,学生的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思想将受到压抑,其见解处于在已知基础上的再次分析,而不是强调对见解过程性的得出。

(三) 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是初中语文阅读题型讲解中的常见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内容大多为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主体结构、展开对整篇文章的分段式解释,并直接通过简单的引导归纳总结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提升对学习阅读材料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思考能力。尽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基本普及,但在教学方式及思维上的误区仍旧影响了学生学习阅读题型的有效程度。除此之外,教学形式的死板还体现在死记硬背之上,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优美的文字或语言直接记忆背诵。虽说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明显会扼杀其学习兴趣。也有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教案,在讲解中忽视了对班级内学生的个性化分析,只是按照固定模式直接照搬,整个课堂仍处于教师为主导的环境之下。

二、 初中语文阅读题型教学策略

(一) 强调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生提前知晓学习内容、熟悉文章大致意思的常见方式,但不少教师与学生对预习步骤有所忽视,且在预习成果的检查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性。在对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若预习程度不足而教师的进度较快,则学生会感到不知所云,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极大打击。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成果的检查上通过布置简单读后感作业的方式来培养预习效果。同时,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以更开放式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对课文主观层面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考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提升阅读有效程度,而不是让学生在阅读预习中单纯的了解文章意思以及生字词。需要通过预习提升文章概括能力以及生字词处理能力,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 创新教学方法及课堂形式

面对阅读题型,教师可采用文学欣赏、朗读、学法指导、活动课程、整体掌握、自主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组成更具新颖性、创新性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提升主动参与性。例如在讲解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一课程时,可采用思维训练课程以及探究式课程,通过学生展开辩论的方式让其理解文章主题与观点的碰撞;又如在讲述对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这一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教学法以及文学欣赏教学法,要学生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意境。具体而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强调阅读能力的激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不要剥夺其课堂主体权利;其次,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大环境下感知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三) 创设阅读学习情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对课堂时间、内容上的不足加以弥补。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文章时,学生的浅层理解仅是环境变化下变色龙颜色的变化,对主人翁的可怜、可悲之处,难以真正了解。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变色龙录像的观察不再将奥楚蔑洛夫看作可笑的浅层认知。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关键创设阅读情境,而不只是简单的情境仿效。情境的创设需与语文教学内容、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强调认知与理解,并充满时代气息。

三、 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阶段,因此在教学上更应强调趣味性与吸引性,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思维格式化或在分数及考试压力下创新思維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倪岗.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及实施——基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69-74.

[2]蔡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6,3(34):350-352.

[3]马丽娟.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5(01):16-20.

[4]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7.

[5]陈明全.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34-235.

作者简介:

罗小贤,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