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铁工匠柯晓宾:她为“中国速度”保驾护航

2018-10-29

北广人物 2018年37期
关键词:中国速度中国通技术能手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带出了22名徒弟,班组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4人、中国通号技术能手5人。

如果将中国高铁轨道交通的信号控制系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那么继电器就是这个中枢系统工作的“神经元”。当高铁以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安全行驶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小到一个信号灯,大到车站的控制中心,每一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小小的继电器,它就像是尽职尽责的士兵,在每一个线路的节点守护着高铁的安全。在中国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厂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电器中心,继电器调整三班班长柯晓宾正用她的一双巧手,为高铁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转“保驾护航”。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让这名“80后”成为调整线上“大师级”领头雁。世界知名继电器生产企业专家来厂参观时看到她的调整手法,惊叹此为“中国奇迹”。

2003年,20岁的柯晓宾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成为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继电器组装车间的一名继电器调整工人。在这个中国最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生产基地,她每天一遍遍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忍受着一次次检测被退回的打击。

“刚开始,我调着调着都哭了,太难了,有时甚至两三周都调不合格一台继电器。”回忆起刚进厂时遇到的挫折,柯晓宾笑言,“当时我就想争口气,一定要干好这个工作!”从此,她白天上班跟师傅学,做笔记写心得,晚上回家恶补力学和电工的基础知识。从几周一臺到—天一台,三个月实习期过后,柯晓宾一天成功凋整了五台继电器,并且全部合格,成为同期女工中的第一名。半年后,她每天能调整20台,如今每10分钟就可以调整一台,一个月最多调整了1360台。

“继电器人工调整在国际上都是惯例,因为这种精细程度是机器所达不到的。”据柯晓宾介绍,每个继电器在外观上看起来并没有差异,但是由于每个接触片都是弹簧结构,必须用手工调整,误差需要控制在01至0.05毫米之间。凋整接触片的力度要控制在170至300毫牛之间,是扯断一根头发丝力度的十分之一。“有时候心情稍微有一点波动,调整出来的产品就会有误差。”

柯晓宾常跟新入厂的青工们说,调继电器时头脑要灵活一点,要结合不同的情况来调整手法。“我们每天不仅要手、脑、眼高度集中,压力也很大,因为牵系的是每一辆高铁的安全运行。”为了练就精准调整继电器的手法,柯晓宾白皙纤细的手上已布满厚厚的黄茧,“最开始是水泡,水泡好了再起一层,干锤百炼就变成老茧了。”成为班长之后,她每天除了要管理和培养员工,还要分发继电器。食指勾一个,中指和无名指再带两个,每根手指承载的继电器都有1.5公斤重。时间长了,她的食指明显比其他手指长出1厘米。

柯晓宾不仅执着于钻研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于2017年12月成立了柯晓宾创新工作室。面对公司自主研制的继电器由单接点改进为双接点的世界级难题,她主动请缨,不分昼夜地钻研。那段时间,吃饭时扔下筷子画图纸、下班途中返回车间测数据、缠着机加师傅搞试制成了她的常态,凭着一股执着劲儿,终于成功研制出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效应。此外,她还与哈工大专家配合试制优化后的S系列继电器(欧洲标准)特性调整与测试工作,在她的倡导下,继电器静接点的外观及拉杆接点片尺寸得以改进,由她主创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四种继电器作业指导卡,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卒白,为生产符合欧洲制式的继电器、参与“一带一路”海外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多年培育,调整技艺需要不断传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带出了22名徒弟,班组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4人、中国通号技术能手5人。

很多人问柯晓宾,调整继电器枯燥又辛苦,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她摇摇头说,世界上没有两台相同的继电器,当我面临一个新继电器时,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份工作就像我的孩子,你为之倾注的心血越多,就越爱它,越离不开它。

邢大军据《中国妇女报》整理

猜你喜欢

中国速度中国通技术能手
全国技术能手陈行行
“全国技术能手”国凤敏
WHO WATCHES THE WATCHERS ?
中国通服新形势下企业规模与效益的若干思考
中国通服项目管理组织过程资产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网站群理念和架构的中国通号网站群建设
岳纸兰峰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