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的转型研究

2018-10-29赵阳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不断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文章对当前信息时代下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入手,阐述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和现有优势,并针对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渠道、扩展服务范围等来适应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研究,为下一步国家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服务提供建设思路。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taking profound impacts on peoples life and society, and also improving the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Beginning with our countrys general requirements to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under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existing advantages of the public library, and discusses how the public librar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by innovating the service idea, changing the service mode, renewing the service channel and expanding the service circle, as to provide construction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based on Internet, which was propos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July 2015.

关键词:图书馆 服务转型 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02

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文化建设方面,《意见》指出,发展机遇互联网的文化、媒体和旅游等服务,培育形式多样的新型业态。《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政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服务”的总体基调。2016年11月,文化部在上海嘉定举行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联动活动,明确将“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今后一個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主方向。

一、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定义及定位

1.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定义

自公共图书馆诞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其定义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成其说。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概念有“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1】“藏书楼、藏书室及其他文献资料收藏的地方,并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提供大众阅读、参考以及研究学术的地方,它是传播情报知识的工具,同时亦是一个服务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使藏书发挥作用为广大读者服务。”【2】“搜集、收藏出版物以供公共使用的文化机构。”【3】

2.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再定义

当前,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种类繁杂、形式多样的信息供给交流方式、组织构建形式等也应运而生,因此,对于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剥开信息提供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与经营方式等这些表象化内容,从公共图书馆最本质的任务入手,对公共图书馆进行重新定义:公共图书馆是以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方式相结合,对知识进行初步处理,并为大众提供无差别的、系统的知识信息的服务场所。

3.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职责: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便利与海量信息,更好做好知识的分类整合工作;另一方面要始终突出“人”的关键作用,培养管理员对最新技术的应用使用,切实将图书管理员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更多的聚焦到信息筛选、知识分类、算法设计、整合创造等工作上来,从而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上的优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是给不同种族、国籍、学历、信仰等大众提供无差别的知识信息服务。因此,其知识服务应该聚焦在“普世类”的知识的储存传递,较机构内部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内容,应当更加全面、更加通俗。

二、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当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逐渐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社会大众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度也逐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知识信息获取过度依赖于网络,这使得公共图书馆成为“无人问津”之地。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服务机构,面临着时代性转型难题。

1.服务对象的阅读习惯不断改变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碎片化、快餐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成为了当前社会大众知识获取习惯,对于系统性、全面性知识的获取逐渐失去了耐心。二是从“读纸”到“读屏”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已经由读书看报等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转变为包括对声音、图像、视频的接受以及网络在线阅读。

2.传统观服务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者对知识信息求新求快,希望获取最新的消息,要求能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传统的印刷型信息传递方式以及去图书馆借阅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读者专业化、综合化的信息需求。互联网时代,读者已经习惯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出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必须转变服务方式,改变通过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信息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传递信息服务,适应时代变化。

3.新媒体兴起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巨大冲击

新媒体目前主要是分为两大群体。第一大群体是以“今日头条”“澎湃新闻”“36Kr”等为代表的,以信息检索分类为特点的信息服务商大量崛起。第二大群体是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大众的阅读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阅读更加便利、更加多元、更加及时。

4.社会大众对于知识信息的强烈需求没有改变

当前,社会大众对于文化、知识以及最新信息的强烈需求始终没有改变。从目前知识服务市场来看,“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等大量知识服务商大量崛起,其中,“罗辑思维”更是以每月近15万的注册用户增量,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上述知识服务商的成功表明,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大众对于知识的渴求度越来越高,知识恐慌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用户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其存在价值依然巨大。

三、大数据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当前,大数据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引起了广泛应用,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给出定义: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4】大数据给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手段带来发展契机。知识管理创新的主要依托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主要路径是:一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开发,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产品”自身价值;二是根据个体的具体知识需求,实现“服务方式”的差异化、定制化转变,缩减社会大众的知识获得成本;三是以定制化的服务方式,强化公共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粘性,从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

1.通过整合开发实现知识增值

在知识的整合方面,积极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来自不同层面、不同渠道、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结构的分散、零星、单一的以及显性或隐性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再建,从而形成更加完整、更加统一、更加连贯、更加有序的知識体系。在知识的开发方面,充分发掘隐藏在显性知识以及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对这些隐性知识的深层次开发、重组和再创造。知识的开发自身包含有人的脑力劳动,其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创新过程,是实现知识增值的过程。

2.突出服务对象在知识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针对社会大众建立知识的差异化管理。其原理是:一是基于个体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判断,找出个体在知识需求方面的隐含规律;二是针对建立“个体阅读档案”,为每一个个体设计知识服务的基本算法;三是通过个体基本算法,一方面检索馆内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加工、分析、整合网络上庞大繁杂的信息,进一步突出知识服务个体上的差异性、整体上的全面性。

3.构建与社会大众稳定而良性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知识的宣传以及为社会提供的知识服务,对知识自身价值进行挖掘拓展,并在日常服务中与社会大众建立起在知识结构、习惯结构和技术结构上的长期与稳定的服务关系。在互动关系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大众日常的检索挑选操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分类方式提供更为灵活、实用、科学的算法;二是公共图书馆的通过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方式为社会大众降低知识获得的时间、脑力成本。

四、“互联网+”战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

随着市民信息超载程度日益严重,读者所需的知识趋于碎片化,往往是特定时间、地点、情境下的问题【5】。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在实践中重新定位和创新,积极以“互联网+”为支撑,颠覆传统服务范式,以实现持续发展。

1.以“线上服务”来打破时空限制

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而读者的阅读方式决定当前的阅读要想数字化、休闲化、实用化倾斜。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大众知识获取的路劲依赖,应加快速度将图书馆从“线下”向“线上”进行转移,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App,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阅读的服务模式,切实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和空间方面存在的限制,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

2.以“线下互动”来推动社会创新

当前,社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跨学科之间的互动协作,创新点往往集中于学科边界。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服务的重要一环,要积极采用“互联网+”思维,将实体互动与虚拟互动相结合,探索互联网交互技术在服务中的应用,经常开展诸如集体讲座、知识发布会等活动,从而建立起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以社会不同爱好群体的充分参与为主体的线下多方位互动,从而将公共图书馆打造为整个社会创新的助推器之一。

3.以“跨界合作”来丰富服务形式

一方面是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当前各类新媒体之间的合作,确保知识的更新速度与传递速度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是加强公共图书馆与生活服务网站、O2O平台、书店等沟通协作,将知识转化为标准化产品,积极推广“菜单式借阅服务”“外卖式送书上门”知识服务方式,从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结语

信息化时代下,各类新技术、新思路层出不穷,知识信息同样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这一方面影响着社会大众知识获取习惯,另一方面也激发出社会大众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满足于读者对于知识的基本需求,也要积极利用现有技术,实现知识服务方式的大跨度飞跃,真正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知识的收藏家与供应商,真正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共享、互融、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Lie Heng. Diction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ngl.- Chinese; Chinese – Engl.[Z].Munchen; New York; London; Paris; Saur, 1984.

[3]苏联百科词典[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中国大数据网,大数据时代要有大数据思维,http://WWW.THEBIGDATE.CN ,2015

[5]张月群,郦纯宁.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转移角色变迁与应对策略[J].图书与情报,2015(6):107-112

作者简介:赵阳,大学专科,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现任职于南京金陵图书馆,研究方向为现代图书管理方法、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等。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图书馆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
浅议信息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