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伙的三“借”生意经

2018-10-29《致富经》编辑部

农家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档口兰考县种瓜

靠借能致富?这事儿一听就不靠谱,可河南有位小伙还真是靠“借”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河南省兰考县的杜凯,创业第一年靠借,净赚150多万元。第二年还是靠借,两年之后销售额超过1500多万元成就了他的致富路。杜凯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借”出千万财富的呢?

发现商机 借地谋出路

2014年,杜凯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创业,开了一家传媒公司,结果没多久就赔了钱。刚步入社会就备受打击,杜凯有点儿心灰意冷。2014年6月的一天,杜凯在兰考县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大棚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西瓜。这种吊在棚架上长的瓜一下子颠覆了杜凯对西瓜的认知。

这些特别的瓜引起了杜凯的好奇心,生长方式特别,就不知道口感怎么样。于是,杜凯问了大棚主人摘了一个西瓜,就在地头吃了起来。入口即化,甘甜爽口,没有渣渣,杜凯一下子被这种瓜吸引住了。而且他还跟主人了解到,这种瓜不仅好吃,而且特别赚钱。这个大棚的主人一共有100多亩地,每年种一季西瓜,就能净赚100多万元。

杜凯心想,这种瓜这么有特点,兰考县的沙土地又正好适合种瓜。那他要是也种上100亩,肯定很短时间就能赚来100多万元。

2014年年底,杜凯在兰考县张庄村看中了一块闲置的西瓜地,大概有上百亩。可这时候他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于是,杜凯找到张庄村村支书,想借100亩瓜地,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村支书当成了空手套白狼的人给赶了出去。

被赶出来的杜凯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有空就往村里跑,看见村民站在路边就上去聊天。通过跟村民聊天,杜凯发现了村支书的一个软肋。那时候,张庄村正准备发展种瓜产业,可村支书正愁找不到技术人员给种植户做长期指导。杜凯认为这就是他借地的突破口。

这个人叫吴国军,是当地的种瓜高手,他种的瓜曾多次夺得当地的瓜王称号。杜凯第一次见到吊着长的西瓜,就是在老吴的瓜棚里。老吴这个种瓜模式让每亩地多种了一倍的瓜,并且瓜更甜。而满身种瓜技术的老吴,就是杜凯借地的关键人物。

杜凯找到老吴,说眼下有一个扩大规模的好机会,如果能租下张庄村闲置的100亩瓜地,每年就能多赚很多钱。老吴一听机会不错,便同意跟杜凯合伙种瓜。有了老吴的技术撑腰,杜凯马上拉着老吴找到村支书,跟村支书说希望把地借给他们,他们可以给村里提供种瓜的技术指导。

就这样,杜凯用老吴这个牛人借来了 100亩地。除了借地之外,盖大棚,卖瓜种的钱也是他借来的。靠借,杜凯开始了他的种瓜路。

为了节省成本,杜凯和老吴开着一辆修了又修的破车来回在瓜田之间。2015年5月,在4个多月的精心呵护下,杜凯和老吴的瓜长成了。他们开着小破车,拉着一车西瓜,来到了这个中原地区规模数一数二的批发市场。但是批发市场档口租金贵,他们又负担不起,这可怎么办呢?

借档口卖瓜 小天地里转乾坤

这一次,杜凯想到的办法仍然是借。可大家都是来做生意的,谁愿意把自己赚钱的地方借给他呢?可杜凯这一次,不仅借来了一块宝地,两个月销售额就达到300多万元,还借出来一个巨大的销售平台。他是怎么做到的?

为了借摊位,杜凯带着他的瓜找到陈娜。陈娜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水果经销店的负责人,在市场上有20个档口,每天从全世界运来的水果,在她的档口中转后,再卖到全国各地。她这20多个档口一年销售额有十几亿元。

陈娜尝了杜凯的西瓜后觉得很不错,希望能借杜凯这种瓜给自己的档口再增添人气,于是便同意了杜凯要求。

杜凯跟陈娜借来卖货的地方,只有一个货板这么宽,大约两平方米大小。连杜凯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只有一块货板大的地方,竟然在市场上特别有人气。不到两个月时间,杜凯和老吴就在这个角落里卖出去300多万元的西瓜,净赚150多万元。

为什么杜凯的西瓜能这么好卖?主要原因还是在他的瓜上。杜凯的瓜有一个特性就是特别甜,而且跟普通西瓜只有中间甜不一样的是他的小西瓜中心和四周的甜度几乎没什么差别。

杜凯说小西瓜不仅薄皮大馅口感好,而且大小适中,一个才1.75公斤左右,吃起来不会浪费。很多消费者对比之后,都愿意购买他的小西瓜。

即使个个都薄皮大馅,可还要精挑细选才能卖向市场。为此,杜凯还请来了一位姓李的师傅专门检查西瓜成熟度。

有了对品质的把控,杜凯的瓜才能在市场上大量同类产品里脱颖而出,卖出高价钱。

2015年,没本钱的杜凯,一路靠借地、借种子、借档口做成了瓜生意。卖完瓜后,杜凯立刻还上了借大棚、借种子的钱。当他去还借档口的钱时,档口的老板陈娜不仅没收钱,反而说了一件把杜凯吓一跳的事儿。一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陈娜,竟然想跟一切都靠借的杜凯合作种瓜。

原来,陈娜看上了杜凯的瓜,她认为杜凯的瓜市场前景非常可观。陈娜一直做的是高端水果生意,她考察后觉得杜凯的瓜,可以作为自己销售平台上的固定货源。

之后,陈娜不仅入股了杜凯的公司,还把销售渠道分享给杜凯。陈娜的加入对杜凯来说,等于只要瓜种得好就不愁卖,只要能扩大规模,就能多赚钱。可想扩大规模,眼下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手不够。

借人合作 共走致富路

2015年,杜凯第三次出手,这次他借的就是“人”。通过借人,两年之后,杜凯的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1500多亩,年销售额从300多万元上升到1500多万元。杜凯要借的“人”,就是当地很多种瓜的散户。为了顺利“借”到人,他还专门做了一张战略图。

揣着战略图,杜凯跑了很多乡镇,一开始没说动几个人。因为上一年农户的瓜销路不好,很多瓜都烂在了地里。

后来,杜凯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利给农户。杜凯跟农户说如果跟他合作,只要农户按照他的方式种瓜,他不仅能保证卖出去,还能保证比市场价高1倍。可同样的瓜,他凭什么敢保证销售价格比市场上高出1倍呢?

杜凯说他有一样秘密武器。他帮农户请来了一群干活专业的天兵天将——小蜜蜂。这帮天兵天将不仅授粉很专业,它们还让农户种瓜变轻松,不用再依靠人工授粉了。

有了小蜜蜂的专业授粉,农户的瓜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今年,有位农户还去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瓜王争霸赛,最后,这位农户送去的瓜还被评为了瓜后。

很多农户看到用杜凯的方法,干活轻松,瓜也长得好,都主动加入了杜凯的种瓜队伍。杜凯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对农户的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杜凯的带动下,农户们也都赚了钱。

“我们去跟农户合作,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借他的地,借他的劳动力,借他的人,但是我更愿意说是我们把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理念共享给他们,他们把他们的土地跟他们的人力,共享给我们,我们双方达成合作,共同去把效益增高。”杜凯说。

杜凯白手起家,一路靠“借”,借地、借种子、借摊位、借农户,创业4年,不仅赚到了千万财富,他还计划在全国扩建更多的种瓜基地,让产品实现全年的市场供应。

猜你喜欢

档口兰考县种瓜
贪心金库变石山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
国内最大羽绒服“档口”变形记
档口招租罗生门
兰考县
普惠金融的实施效果及其改进对策
胖胖猪种瓜
茶 味
一人带头种瓜 众人生活变美
种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