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研究

2018-10-25胡颖

新课程·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教学

胡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当今的教学目标崇尚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将知识运用进生活中,使其与生活产生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对道德意识的培养。基于此,将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隐性教育

当前,多数小学都已经开展了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教学活动。但是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且该种教学模式会使教师过分注重自身的地位,忽视学生感受,进而无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隐性教育的实施,并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总体发展。

一、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

首先,该种教育理念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所提出的。他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增加自身的知識储备,同时也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而在教学中实施隐性教育,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隐性教育

1.回归生活,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首先,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是依据生活而建立的,所以教师若想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其学习兴趣。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公民的权利”这一课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比如选举权或是受教育的权利。第三,在第二次上课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假象:刚刚校长开会决定,从这节课之后,你们都不能继续上课了,从今以后都是。当教师说完这一决定后,学生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会因为不用上学而开心;第二种会因为不能上学而生气[2]。但是此时教师绝对不能显露出其他状态,而是应该表现的像确有此事。过了几分钟,学生的心情平稳后,他们就会对教师提出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不能上课”或是“校长有什么权利不让我们上课”。而在此阶段,教师也不用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应该使用反问的方式对其加以引导“校长的这个安排有错误吗?”以及“校长的这个决定侵犯到你们的权益了吗?”“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当学生能够将上述问题回答清楚之后,教师可以断定,他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公民的权益。最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并继续新知识的教学。

上述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重视体验,在亲历中培养学生的品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所以在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孝顺”相关的德育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场辩论赛,赛题就是“我们是否能够帮助家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队伍,并开始辩论。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多数学生的思维都只停留在表面,也是就普通的家务,所以此时教师可以深入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的行为,并将其以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照片进行讲解,并鼓励其在假期中亲自体验家长的生活,进而使其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家长的辛苦,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孝顺”。

3.符合逻辑,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德育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德育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开展隐性教育,也就是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3]。但是在当今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实现这一教学任务,会刻意地进行实践,进而使教学与生活相背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这一问题。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什么课”,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深入提问,比如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等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实现隐性教育。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早已不是教育目标,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也不再适合当今的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当今教师一定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意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左兆平.关于对江苏省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模拟课堂的点评[J].中国现代法治教育,2016,3(22):58-59.

[2]董佳华.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制意识[J].现代化教学手段,2015,5(54):14-15.

[3]宗海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隐性教育[J].基础性道德教育,2014,1(13):85-86.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