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8-10-25邱莲

新课程·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有效性小学数学

邱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摒弃了“老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位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数学学科定义为“机械地教授理论知识的学科”,而是要挖掘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好备课工作,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数学的教学效果既会受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又会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通常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整个教学中,备课工作占据基础地位。倘若缺乏备课环节,教师登上讲台,就开始毫无目标地讲解知识,会让学生学得一头雾水,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做好备课工作。其中,备课工作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备课环节中,要围绕着某一个小知识点,制订合理、完整的教学计划,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学生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这样一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那么难。

以“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为例,备课中,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还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由于小学生贪玩、好动,备课中,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备课过程中,教师既清楚认识了教学内容与目标,还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重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讲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并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教学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小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将数学知识寓于到情境中,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学们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吗?时针、分针、秒针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此时,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对时针、分针、秒针的初步认识,分析它们三者间的关系。本节课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他们迫切想要了解时针、分针、秒针间的关系,这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分组教学

所谓分组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以此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分组教学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还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从中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

(三)实施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明确指出:“教学中,要严格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应将数学课还给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不要着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时,数学课堂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的提升。以“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子,本节课让学生猜想、探索、推理、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接着,学生先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接着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以此类推,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进而总结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这一过程,初步掌握了转化思想,并激发起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注重教学评价,巩固课堂效率

教學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中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评价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针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其口头上的表扬,鼓励其他学生都向该学生学习。接着,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学生要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还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以便于教师在日后的备课工作中,重视学生所指出的问题,更好地完善数学教学活动。另外,学生之间也要相互评价,学生自己也要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得以进步与发展。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备课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出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2]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有效性小学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