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尊重为起点,德育工作实效强

2018-10-25李继国

新课程·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理评价活动

李继国

在全社会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在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如何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人的最基本依据,是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事实证明,对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进行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所以,心理教育作为德育五要素之一,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基础。

一、以理解为基石,以尊重为原则,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整个社会的人群中,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在传统的认识中,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不在被理解、被尊重的范围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尊重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学生,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所以,只有从这一点做起,我们的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1.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中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稚嫩而又复杂的,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教师要从生理、心理、时代性等不同方面,用心理换位的方法认识、理解学生。

2.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1)信任学生,找到自信

有了自信心,才能去争取成功,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极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自信,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我通过开展《要有自信心》的班会,使学生认识到,有了自信心,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勇往直前。我在与学生的学习、游戏、聊天等一切活动交往中,发自内心地去相信每一个人:你是好样的。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是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帮助他再次找到自信点,为之继续努力。这就使学生逐步树立了自信。

(2)小事入手,平等待人

在我们成人眼中,有很多事小得不值得一提,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生活无小事”,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仔细观察学生生活,认真思考,研究解决好学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每个人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3)多些宽容,少些责备

这个世界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纷繁复杂、难以琢磨,他们对很多事情不知深浅,难免经常犯些小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呢?老师对待发生问题的学生,首先别发火,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解情况之后,想办法引导、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不经意中你会发现,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在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在《教育漫谈》中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当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很受老师关怀、尊重时,他才敢、才能在自己的内心进行碰撞和感受,才愿意主动把自己的事跟老师说,老师才能了解每个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理解和尊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

二、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落脚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在活动中,使学生产生“知”和“情”

自我教育的前提是给学生一定的道德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需要和教育内容,我设计了丰富有趣、孩子乐于接受的活动。如:召开了《心中有同学》的“小记者招待会”,以《提高自制力》为主题的“格言大比拼”等等。活动后,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样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在主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判断的依据,有了理性的认识,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学生在这种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了解的知识、形成的情感的深刻度,远远超过简单的说教。这样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产生了积极进取的情感。

2.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意志

人的道德素质主要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老师就要充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去锻炼。

现在的孩子是蜜罐里长大的,缺少顽强的意志,不能自律和自强,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春种、夏季锄草、秋收活动。在“夏季给菜地锄草”活动中,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克服了精神和肉体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劳动时,我用爱心去鼓励、去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在愉快中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这之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劳动,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地做好。在实践锻炼中,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意志得到了磨炼,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活动中,检验自己的行为

反省自己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我经常搜集整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聊天式”的实事辩论会,在师生、生生共同思考、讨论,相互激励和碰撞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自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真正享受了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基本养成了自我检验、评价的习惯。当他们再次遇到各种问题时,很多时候能够自己解决,形成了自我教育能力。

4.在活动中,去评价学生

恰当的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行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的心理需要。为了巩固教育效果,我在每项活动过程中、活动后,都给予掌声或让学生之间给予适当的口头赏识性评价。口头评价效果见效快,但很容易随时间变化而减弱,这就需要外部有一种长时有效的评价。

实践证明,在宽松的、赏识的、安全的、充滿爱的心理环境中,在充满活力和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变得自信、宽容,切实达到“五自”的目标,学会真正的做人!

猜你喜欢

心理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心理感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