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10-25孟庆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

孟庆艳

摘 要:首先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着手,这篇论文着重分析了中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对我们国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有关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不断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中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创新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相比,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表现的非常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填塞教学仍然占据着课堂,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培养的特点

1.渗透性特点

当一个学生完成一节语文课之后,本节课讲到的语文知识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然后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加之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关键是经过学习优秀文章慢慢形成的,语文教材里的内容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语文知识的运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思维的渗透特性,不断引导学生在文学中创造自己的知识点,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文学创作。[1]

2.广泛性特点

由于思维空间的无限特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水平。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本身的特点,引导高中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挖掘语文知识的深层价值。此外,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2]

3.交流性特点

语文思维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它的交流能力很强,语文学科是我国的基础学科,所以对语文学科的研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语文这一学科根据交流方式可以分为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两种形式。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语文思维交流性的特征,深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法多样化策略

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依据内容设计画面和音响效果,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感受,使得原本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因教学手段的变化而生动有趣,引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大有裨益。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课本中所描述的内容产生想象,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组织讨论环节,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展开想象,然后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培育学生创新性想象思维的能力,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简单粗暴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各个角度,用各种形式让这些空洞的知识具体化,再让学生自主完成思考,让语文的感性思考转变为理性思考,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当家作主。比如说当我在教《项链》这一课的时候,我会要求同学们自己课后阅读文章,然后再画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图,并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画。上课后,学生们都积极地在黑板上画畫,他们互相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并且很多见解非常使人惊喜。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例如在分析《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祥林嫂的话:“可恶,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从鲁四老爷的阶级属性、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地位展开分析。

通过将这种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变单向型教学的形式是一种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课堂上不应该只由老师教或提问,学生听或回答的单向直线教学,而是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映联系,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热情。[3]

2.实践探索策略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否则,创新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和作家的情况,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搜索文本信息,浏览网络文献,拓宽学生的思想和视野。其次,我们需要为学生培养一个新的认知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接受新思想。组织学生收集社会、生活、家庭、同学的相关信息,讨论并展开一场小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向学生灌输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收集或自我创作一些散文和诗歌,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欣赏能力,进行诗歌朗诵和散文朗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并不断尝试新的语言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我们应该继续深化语文学习的知识水平。只有全面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希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89.

[2]徐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5):182+184.

[3]廖代芝.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2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