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艺术教育如何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思考

2018-10-25荣芃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国画社团传统

荣芃芃

摘 要:中国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艺术教育是文化的载体,艺术教育为如何生动,形象的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程内容、校园文化和装饰设计、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格局等几个方面出发,丰富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艺术教育 中国优秀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港湾。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借助着国家的深厚文化积淀和个性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才能面向世界。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能独树一帜。[1]

在新形势下,如何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就必须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化的现在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一个多元支撑、全方位、分阶段进行的艺术教育体系来强化中国优秀文化。为此我校确立了“教育因欣赏而美丽的”的办学理念。遵循“追求卓越,个性常青;各美其美,美善相谐”的校风校训。欣赏,是希望教育成为一种乐教和诗教的事业,让它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作品必须在传统文化中吸取清水活源,文艺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在传承者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它通过特有的手段为提高民族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独到的方法。[2]

一、动前的思考

目前,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应该以研究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如何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把艺术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成长的过程。突出个性化,满足不同种类学生的需求。艺术并不是闭塞的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对学生开放的,丰富的,流动的生活。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强化美术课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比重

高中美术课程中,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并不多,题材也相对单一,没有变化。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曲艺、国画、书法等等。在艺术教育课程的选择中,除了书本中的素材外,各地各学校也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拓展课本知识,丰富文化内涵。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校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比如传统民居、传统汉族服饰、传统民间工艺、剪纸、皮影戏等引入课堂。例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中,以学生自主表演皮影戏开场,抓住眼球,引人入胜。以南北方剪纸的不同特点带领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以“拍卖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最后让同学们练习剪纸从而融入生活。又比如为了使学生能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根据普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特点,研发了《中国传统绘画——沥粉贴金》的校本课程,使同学们不仅能了解民间美术,更能适当的掌握绘画技术。当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育课程当中,要遵循美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注意不同年龄段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分层次教学。

2.丰富校园文化,开辟多种传播渠道

校园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文化传承的思想引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校园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必须要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艺术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从自然景观到设计装饰无不处处用心。校园里种植了各种树木及藤类植物,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草如茵,秋天花果争艳,冬天铁树常青。还包括校园的“上善若水”墙,假山瀑布,水车亭廊,把中国传统独有的美学思想,哲学理念融入了校园。楼梯间,书画点缀使得生机盎然;教学旁,古诗词名言警句历历在目;厅廊间,作品纷繁百花齐放。

二是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艺术巡演,美术展览,讲座等方式将中外文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汲取艺术精髓的同时感受文化的魅力。中国传统艺术比如话剧,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中国画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进校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能潜移默化的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

3.丰富社团课程,传承文化精髓

社团活动起源于学生社团建设,我校突出文化音乐美术的多方位发展,建立社团22个,特别建立国学,文学,中国画,书法,装饰画,影视等和傳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社团按学年计算,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达到100%。以《中国画》社团活动为例,社团的开展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优秀精髓的动力,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画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艺术与审美修养。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画的课程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原理与艺术特点,提高专业素养。基于学生的社团出发点是兴趣,我们也会相应的调整学习目标也要求,不以单纯的技法为主,而是更多的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中国画背后的人文知识,横向拓宽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思路,实现课程与文化的相互联系与补充。

4.构建协同作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基于社会的艺术教育,构建一个多元的,立体的艺术教育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补给,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故居旧址、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多去体验,身临其境才能充分了解,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信息时代,利用艺术教育强化和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网络资源的使用。要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网络教育平台,将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视频化、数字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 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 艺术精品佳作。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的录制都是通过挖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借助新兴媒体来传递正能量的。

三、讨如何不断优化研究方法

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不断发展扩充的过程,通过上述提出的意见和方法,我们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知识。但是想要不间断地持续性的优化研究方法就必须充分的调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相互利用,创造多途径的传承渠道。同时,建设和优化网络教学资源,多利用网络课程,学习资料,名家讲座等影像资料,借助网络途径,教师可以让同学了解更多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与其他学校进行网上互动教学,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对外学习与交流的桥梁,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新民,李国新,孙晶普通高中社团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熊梅,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7).

猜你喜欢

中国画社团传统
缤纷社团
中国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老传统当传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