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10-25杨永娃周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杨永娃 周洁

摘 要:当前,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伤害事故问题,不能保证小学生体育活动安全性,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效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正确观念,明确伤害事故原因,做好课堂之前、课堂中、课堂之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活动意识,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原因 对策

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在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情况下,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率与水平,维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提升体育教学工作效果。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热身准备,且场地与器材安全性较低,未能树立正确观念,导致教学安全性不能保证。具体原因为:

1.课堂之前没有充足的热身准备

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非体育专业毕业,缺乏教学安全性的管理经验,在课堂教学之前未能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导致学生的安全观念不足,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且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也没有做好准备,未能针对运动量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运动量增加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伤害几率增加,不利于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2.教学场地与器材安全性较低

一些小学的体育运动场地较为简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未能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缺乏安全模式。且在体育教学中基础设施缺乏安全性,不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例如:体育教学中单杠与双杠出现了锈蚀问题,沙坑中存在损伤人体的植被,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将会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不能保证整体工作效果。

3.学生缺乏安全观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课堂学习中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做出非常规的体育动作,导致受到伤害。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讲解“侧手翻”动作知识的时候,通常会要求学生双手完成动作,但是部分学生为了与其他学生比赛,使用单手进行动作,此类方式具备较高的危险性,不利于小学生安全性的保护,在动作失败的情况下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胳膊受伤的现象。同时,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按照规定完成动作任务,学生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规则性观念,经常会出现动作风险问题。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安全训练中,未能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育模式,缺乏科学化与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与可靠性,不能保证整体工作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针对伤害事故进行合理的防范,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并完善管理工作制度,协调各方面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减少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降低伤害事故概率,并提升体育教学的安全性,达到预期教学工作目的。具体措施为: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小学体育教师需针对运动安全性进行宣传教育,创建“阳光体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操场中设置宣传栏与警示语,并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针对宣传教育图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且在日常教学中还需为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自我保护方式,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例如:在使用体育器材的时候,为小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知识,使其在全面了解器材应用方式方法的情况下,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安全性[1]。

2.做好课堂前的安全准备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安全准备,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育模式,明确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预防,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进行备课,针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针对体育器材与场地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更换器材或是场地。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之前选择合理的保护措施,如果体育运动强度较高,就要更换体育项目。最后,应结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开展工作,不可以增加或是减少体育项目,在保证教学大纲科学落实的情况下,减少课堂教学的伤害问题。采取合理措施提升教学工作效果,并补救意外事故[2]。

3.保证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安全性

部分小学的体育场地较为简陋,器材安全性较低,不能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因此,小学管理部门与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观念,阶段性开展体育场地器材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体育场地与器材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更换体育器材,保证学生的安全性。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应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安全保障机制,在运动场所与器材安全管理期间,可详细的分析伤害隐患,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提升工作效果[3]。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在体育教学之前需全面考察场地安全性,并针对性的设计运动项目,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预防伤害事故问题。例如:在“跳沙坑”运动教学之前,教师需检查体育场地中是否存在坚硬异物,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才能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师还需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参与到安全训练活动中,在改善自身教学方式的情况下,提升教学工作质量[4]。

5.增强教师的安全保障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与教师的安全能力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师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其教学效率与安全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教育模式,掌握安全保障技能,在教学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可及时的进行处理,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伤害问题。且在教学期间还需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与爱护,了解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隐患,采取科学合理措施解决安全问题[5]。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育机制,结合当前的教学工作内容与特点等针对教学安全性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參考文献

[1]田伟.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读书文摘,2017(16):305-306.

[2]蒋学强,蒋轶翀.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40):111-111.

[3]罗艳.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应对策略[J].山西青年,2017(17):174.

[4]陈诗文.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体育时空,2018(1):162.

[5]高振强.简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南北桥,2017(18):117.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