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措施

2018-10-25刘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措施

刘澈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的魅力和意义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基于此,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在以往教学中所积累的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提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实效 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育环境现状

随着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模型的创新及优化,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在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学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教师需要学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完成对抽象问题的准确解答。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重视对自身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游刃有余,不断进步。[1]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措施

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的侧重点和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不同年级数学教学是需要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既需要,传授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学习的难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此时教师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以此来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2]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體,教师需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来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强化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引入教学方法创建数学模型:小明、小红和小李,三个人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买了12个棒棒糖,小明说他要这些棒棒糖的1/4,小红说她要这些棒棒糖的1/3,小李说他要这些棒棒糖的1/6,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们来对棒棒糖进行分配?通过这样情景教学数学模型的建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要点,并且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寓教于乐。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的轻松和有趣,长久以来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提高,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2.抓住重难点,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明确每堂课教授的重点,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进度的安排,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有序,使学生可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第一,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很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新数学知识的教授前,需要与旧知识进行衔接,做好承上启下工作,以免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断层情况,使学生可以有一个牢固的数学基础。第二,对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教学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教学效率的增强。第四,教师需要重视对新学习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映,根据实际学习反映做出对应的教学计划。

3.注重预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学习对于各个科目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学习中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预习学习的重要性,预习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预习中学生可以初步的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更快更好的掌握。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可以结合以往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如果有不会或者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标记。在预习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明确新知识中重点和关键,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有所侧重,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并没有按照既定的要求来进行预习,而是敷衍了事,并且这种现象存在普遍性。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使预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进行预习,比如为学生,制定预习导学案,根据具体需要预习的知识,从易到难设计相应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新知识的预习。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思路,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4.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在当下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讲授给同学,同时通过同学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会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互相补充,进而完成这些数学问题的处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到彼此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而使思维得到发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加减法法的运算学习时,如1+(2-1)=?时,怎样使学生掌握括号对于加减法运算的影响是教学中的关键。此时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各抒己见,使学生明白括号情况下加减法怎样预算,掌握该方面的数学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等等,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更加多样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使数学教学更加有趣和科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应用,通过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使数学教学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l]王坷.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尝试[J]中小学电教(下).2012(02).

[2]秦卫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2(0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探微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