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权衡 准确判断

2018-10-24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权衡作文题角度

权衡判断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几种模式:一是材料呈现出几种不同现象,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权衡和选择。二是材料围绕一个大主题,呈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选项,这些选项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任务为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判断和选择。此外,也有另外的呈现:如材料呈现出针对同一现象出现的两种不同看法,两种看法有明显的正误或优劣之分,写作任务为考生在二者中权衡选择,并论证选择的原因。写作任务为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判断和议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权衡判断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立意角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仔细审题,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作文题的材料下面往往会有类似的提示:“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上述观点(看法),阐明你的看法和理由,或呈现你所认識的角度”,这里反复强调的是“自己的角度”“你的看法和理由”,也就是说写作任务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来作文,言之有理即可。

因此,选择立意角度时可以利用题目的发散性和材料内涵的多维度,展开合理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题目的深层含意,深入拓展材料的内涵,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写作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1.拓宽思路,广泛联想,融“我”入题,让立意别具一格。

有些作文材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的概括和提炼,具有典型化、类型化的特点。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借助想象联想,扩大范围,将材料中的人和事个别化、具体化、个性化,变成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2.反复比较,全面分析,权衡时须周全,判断时要谨慎。

对材料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观点等,我们要进行反复比较,全面分析优劣,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讲清道理,在文章中亮明自己的观点与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条心法”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条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第三条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第四条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这三条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值得称道和学习?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权衡判断型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其实,选择哪一条写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特别突出“最值得称道和学习”。“主敬”就是主张做事谨慎,即“整齐严肃”;“黎明即起”即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读书不二”即读书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最值得称道和学习”,言外之意是都值得称道和学习,哪一个“最”或“更”值得?这就必须圈定一个议论对象,针对一种情形、现象。对谁而言是“最”,是学生?是干部?是家庭?是社会?写出针对性。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切入写作:

1.如果立足于第一条写作,则应抓住“敬”字,具体诠释揣摩“敬”的内涵,“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究其本质,既是对外物的敬,对他人的敬,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敬。“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这里“专”是“敬”的具体表现,分为“无事时”与“应事时”两种状态,这就丰富了“敬”的内涵。

2.如果立足于第三条写作,则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针对“早起”立意与论述,虽然简单,但须深入挖掘,向精神层面延伸拓展。

3.如果立足于第四条则需要就读书的态度范畴展开。其实“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这一点与“第一条”的“主敬”“专一”有内在关系。写作时可以写出其中的层次感,因为“读书不二”肯定是建立在有阅读习惯基础上的,所以可以针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批评不读书的现象,然后再展开讨论读书的方法与态度问题,揣摩“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的深意,可以与其他读书方法形成对比,分析其益处所在。

猜你喜欢

权衡作文题角度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表白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