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为边缘人服务途径初探

2018-10-24王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边缘人公共图书馆对策研究

王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边缘人;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从如何满足边缘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促进文化公平正义出发,对影响边缘人利用图书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服务方式、资源建设、宣传推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7-0017-03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老龄人士等弱势群体逐渐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因为自身或社会原因,游走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边缘地带。如何满足边缘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他们提供“量身订制”的文化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边缘群体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对策,为促进文化公平正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1边缘人的界定

“边缘”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宽泛的概念,边缘也就是远离中心、偏离中心的意思。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最早提出,“边缘人”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在群体之间的人。20世纪20年代,法国思想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提出“异质成分”的概念,“异质成分”的概念用于指一切抗拒资产阶级生活和常规生活方式的社会集团,包括离经叛道的艺术家,也包括被规范社会所排斥的各种边缘人[1]。由此可知,“边缘人”是一部分游离于多数群体之外的少数人,他们不愿意与传统决裂,亦无法快速进入新的社会或社交圈子。

对于“边缘人”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定论,我国对“边缘人”的研究仅局限于移民及“零余者”等,而国外在这方面也多局限于对黑人、移民、犹太人的研究上。目前图书馆界对“边缘人”也尚无权威和统一的界定,笔者在文中所说的“边缘人”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的边缘人,他们与社会中的边缘人虽有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讲有以下特征:一是生理弱势群体。即受身体条件所限无法及时、顺利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人群。如:视力残障人士、智力残障人士、身体残障人士、老龄人士等。二是经济弱势群体。即因身处社会底层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如进城务工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三是信息弱势群体。即因信息素质不足、观念陈旧等原因导致的无法有效使用互联网、接受数字信息的弱势群体。

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承担着为所有人提供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边缘群体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社会群体,所以图书馆对边缘人的关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图书馆了解其特点,为他们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扩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均等化。

2影响边缘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原因分析

2.1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分析

2.1.1对边缘人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相对较少。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阅读推广工作由来已久,也积累了丰富的阅读推广经验,各地公共图书馆曾先后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以郑州图书馆为例,2016年该馆利用“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月”“绿城读书节”“六一”儿童节及其他传统节日和寒暑假等,举办各种类型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50余场次,其中针对少儿的阅读推广活动多达80余场次,送文化进基层活动10余次,但专门针对残障人士、老龄人士等边缘群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相对较少。《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图书馆要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要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许多公共图书馆业已开设残疾人专用通道、设立无障碍阅览室等,针对边缘群体的硬件设施逐步得到完善,边缘群体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物理障碍”逐渐被消除,但在实际工作中,因边缘群体的发声渠道少,文化诉求易被外界忽视,因此,他们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精神隔阂”还有待进一步消除。

2.1.2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短缺。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由此可知,我国人均藏书量、人均图书阅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紧缺密切相关。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整体呈短缺状态,而供给边缘人的相关阅读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2]。仅以盲人为例,据中国盲协主席李伟洪介绍,目前我国有单项视力的残疾人有1,263万,另外还有468万兼有其他残疾的视力残疾人,合计超过1,731万人。据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沃淑萍介绍,2015年中国盲文出版社精准出版1,540种47万册3,380万页印张的盲文书刊。由此可见,盲人人均拥有阅读资源严重不足,且公共图书馆并未完全收集所有盲文出版物,其盲文图书资源呈严重短缺状态。

2.2从边缘人角度分析

2.2.1可供利用的时间不够充裕。许多边缘人平日都在为生计打拼,没有多余的时间前往图书馆学习。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例,《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78.4%的进城务工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他们在为数不多的业余时间里,更多的是选择看电视、上网和休息。

2.2.2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不足。目前蓬勃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图书馆的严重不足,打破了时间、空间对传统图书馆的限制。但是一些边缘人因受经济条件或认知水平限制,无法通过互联网使用数字图书馆。

2.2.3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意识不强。以深圳为例,深圳现有达标图书馆630余家,平均2.5萬人拥有一家图书馆[3],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图书馆全部免费,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但居民的办证率却只有10%,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市民包括边缘人在内的人没有阅读意愿,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总量继续增加,而业余时间选择读书看报的人仅占3.7%,这足以说明他们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意识非常淡薄。

3公共图书馆针对边缘人的服务对策思考

3.1拓展服务方式

针对边缘人的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进行过许多探索,例如,郑州图书馆开设有无障碍阅览室,室内有经过馆员精心挑选的书刊以及无障碍电脑、助显仪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边缘人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诸多不便。2017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着力保障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阵地,需要不断改善服务方式,保障边缘群体的阅读权利和阅读需求。

3.1.1组织读书会。通过创办主题各异的读书会,可以让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边缘群体在图书馆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他们可以通过读书会分享好书、交流思想,达到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以书会友的目的。笔者认为,组织读书会一是定位要准,针对性要强,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抓住边缘群体的关注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读书主题活动。比如:针对老龄人士注重养生和健康等特点,图书馆可举办健康主题读书会。二是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图书馆针对视障人士可采取听书会的形式,而针对肢残人士可采取网上读书会的形式。

3.1.2开展志愿服务。图书馆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延伸到馆外。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一要通过自身力量,利用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送知识进工地、进养老院等活动。二要通过与社区、公益机构等合作,定位“边缘人”,精准帮扶。三要利用志愿者开展培训,旨在增强边缘人对图书馆的了解,以及提升信息弱势人群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

3.2加强资源建设与共享

文献资源和讀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给予到馆读者良好阅读体验的根本保障。与普通读者相比,边缘人的阅读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图书馆只有满足他们的这些特殊需求,才能提高他们的到馆率,提升图书馆的利用率。

3.2.1加强资源建设。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在加强传统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更要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让边缘人享受数字化服务的便利。二是加强硬件设施的细节建设。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建设有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阅览室,但是细节工作却有待加强,如轮椅、放大镜等辅助设施的配置不到位,书架摆放、家具设计不符合肢残、视障等群体的特点等,这些都是影响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等)这些边缘群体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他们使用需求的硬件与软件,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们安全,方便、舒适的阅读环境。

3.2.2重视提升服务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馆员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馆员在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广博的第二专业背景以及多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在面对边缘人时,馆员要善于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中了解其需求,积极参与其知识搜集、分析、重组、应用过程,并给予专业化的帮助。

3.2.3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间的服务联盟建设,实现区域内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和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能够为包含边缘人在内的所有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便利。以郑州地区图书馆服务联盟为例,该联盟依托郑州图书馆集群式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郑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骨干,以乡镇、社区及农村图书馆(室)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服务车为节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不仅实现了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还通过VPN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通了制约公共图书馆间服务的最后障碍,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全方位资源服务整合,为郑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高效便捷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宣传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推广活动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宣传的目的是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图书馆,但宣传内容、宣传途径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宣传目的的实现与否。如何将宣传的覆盖面扩展到边缘人,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3.3.1加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一是突出宣传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目前许多边缘人对图书馆所开展的业务了解很少,不知道任何人都能平等、无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因此,宣传内容要突出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无偿服务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突出特定的文献资源和读者活动。宣传的内容通常包括图书馆的位置、藏书特色、使用方法、活动介绍等。

3.3.2注重宣传方式的灵活性。图书馆在利用宣传册、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介进行宣传时,要注重宣传方式的灵活性,要选择适合边缘人的最佳宣传方式,把图书馆的服务信息、读者活动信息传递到边缘人中间。一是图书馆可通过走访社区、工地等,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的有效性。二是图书馆要以已有的服务品牌为突破口,进行口碑宣传。例如,郑州图书馆每逢节假日放假之前都会开展为进城务工人员的订票活动,图书馆可以此为契机,向前来订票的进城务工人员宣传图书馆。

4结语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这为满足边缘人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法律依据。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扩大和优化服务的有效覆盖范围,让所有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4.

[2][3]吴晞.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96,13.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边缘人公共图书馆对策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边缘人”的表现及矫治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教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