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浅析
——以低段创意线描画教学为例

2018-10-24孟子娟杭州天杭实验学校

少儿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线描蚂蚁绘画

■文/孟子娟 杭州天杭实验学校

在2011版《全日制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中,明确提出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美术课程标准。并进一步阐释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据此,笔者联想到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以笔者自己的创意线描画班本课程为例,思考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在对传统美术课堂反思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创意美术课堂,具体指的是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与课程设计,有效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提供助长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美术课堂,培养学生艺术上变通、独创的思考能力。

一、反思传统美术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直为大家所诟病的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学活动,它严重限制了儿童创意思维的发挥,忽视了儿童的心理诉求,特别是笔者所关注的低年龄段(一二年级)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带来的是重负,而不是绘画过程中的愉悦和趣味。概言之,这种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种表征。

1.简单模仿,思维惰性

不可否认模仿在儿童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在美术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画,或者模仿简笔画之类的程式化、标准性作品进行美术“复制”创作。学生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就不敢下笔,不能够独立思考。

2.追求形似,扼杀创造力

低年龄段学生对美术还处于涂鸦阶段,喜欢随手进行绘画,喜欢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画,很可能画出一些“四不像”的作品,老师误导学生以写实为标准,使得学生不能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到绘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损伤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3.互动较少,没有反馈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师生之间互动是启发式教育的途径,也是洞悉学生情况的重要方式,而“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体验不到参与感,感到美术课是索然无味的。对于学生的课堂状况和作业情况需要良好的反馈机制,倘若随之任之,美术课对学生美育的作用也就有名无实了。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弊端外,还有一些譬如评价方面、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等影响值得去深究。在反思传统美术课堂的基础上,笔者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种“革新”,因此在自己小学低年龄段美术课程的实践中,根据低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兴趣、能力出发,开设创意线描课来尝试创意美术的教学活动。

图1

图2

图3

图4

二、回归美术教育本真

古人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一笔之迹,流出万象之美,源自人内心美的天性。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条,它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对于儿童来说,运用徒手线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具有源于本能的主动性。笔者所实施的小学低年龄段创意线描课程以创意为核心,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运用夸张、变形、并置、组合等创意思维,通过点线面和黑白灰有节奏地组合变化来描绘物象。它关注儿童艺术创作性的呈现,为他们的所思所想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

1.兴趣是源泉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充分发挥创意线描特有的艺术魅力,使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相吻合,以轻松活泼的课程内容为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正火老师撰文的《外国儿童画赏析》讲道:“自由是儿童珍贵的品质之一,也是涂鸦艺术的源泉。涂鸦期儿童画常常是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快感反应。通过纯粹的儿童涂鸦作品,不但可以照见儿童心智成长的规律,更可以形象地解读儿童的面貌,直至打开儿童心灵的微妙之窗。”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的绘画,正在于他们敢于无拘无束地画,带有某种愉悦本能的绘画兴趣。

2.想象力是保证

低年级孩子好玩儿好动,喜欢新鲜事物,他们不太会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但经常有孩子拿笔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绘画本上,他们所画的事物几乎都是一个个的,并无意识组成一幅画面,甚至缺少画的主题,画面经常是散置的。但这些“散置的小东西”正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写照。因此,抓住孩子的这一绘画诉求,开展创意线描主题绘画,可以尽情抒发学生的所想所见,不用过多地考虑所描绘对象的造型问题,降低学生对技法的倚重,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尽可能的释放。

3.创意是目标

学生的创意离不开兴趣和想象力的支持,以及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对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大家,如马蒂斯、毕加索、保罗·克利、夏加尔等人作品的介绍,让学生感知艺术大家们也可以如儿童般绘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将艺术家们作品中的物象抽丝剥茧为学生所熟知的小点点、小线线、小面面等抽象元素;另一方面是教师用故事、动画以及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描绘心中的形象。

三、践行创意美术策略

1.工具多样,激发兴趣

低年龄段学生对工具的喜欢是源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之需要,确切地说,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动手的需要,再加上花样不同,色彩斑斓的工具确实能够激起画画的情趣。

在创意线描看似单色的绘画中,其实可以拓宽美术工具来带给学生新鲜感。比如最初笔者要求学生使用粗细两种黑色记号笔,当学生感受到记号笔粗细所绘制出的不同线条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另外颜色的粗细记号笔代替黑色记号笔,延伸学生的感受力。当学生对在纸上作画失去新鲜感时,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在成型的油画布上绘画。随着对线描绘画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在线描基础上再使用油画棒。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刮画纸,在做好的刮画纸上进行创作。纸上完成的创意线描还可以使用剪刀和胶棒等工具将它剪下来并粘贴到刮画纸上,这样学生又进一步体会到综合材料带给自己的新鲜感。偶尔笔者还利用一两节课引导学生将线描画在一次性纸盘上,甚至画在棉布、衣服、帽子、鞋子等生活用品上。工具的不断更新会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一直处于期待的状态。(图1至图6)

2.角色扮演,打开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实际需要让自己或学生演绎所描绘的对象。这个时候加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定会喷薄而出,那种纯真的无遮无拦的流露令人拍手称赞。

比如在表现“孤独的稻草人”时,告诉学生老师此刻变成了一个孤独的稻草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为了避免风吹日晒,所以戴着帽子。教师做出稻草人的姿势,将双手与肩膀持平,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会想到这样做不容易被风吹到,小鸟飞过来也可以歇歇脚,还能经常听到小鸟在肩膀上放声歌唱等一系列想象的答案。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教师的故事情境,并被引导到细节性想象中。为了演绎得更加惟妙惟肖,让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开去,如稻草人想去找自己的朋友,就是一蹦一蹦地走路……情境的创造,与其说是学生沉浸在故事的喜悦中,不如说是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力之中。

图5

图6

图7

图8

美术绘画中一定不能缺少学生“动”起来的环节,抓住学生好动的秉性,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担任故事中的主人公上讲台演一演。如为了让学生感受蚂蚁在地下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笔者请了几名学生来讲台上演一演蚂蚁的各种动作,并请他们为蚂蚁的动作配上声音。他们有的扮演的蚂蚁刚从床上起来,打了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有的学生扮演的蚂蚁在将苹果滚进自己的洞中,有的蚂蚁装作学习的姿势在洞中认真学习,有的两组两组在抬东西……他们的演出形象各异、大胆生动,同时表演过程中笑声不断,这种愉悦的角色表演场景为画地下的蚂蚁打下了基础,在作品中将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图7至图8)

3.师生合作,新意迭出

教师适当的课堂示范可以给学生在画画方法和技法上的引导,但让学生来示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示范进行修改,更能体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他们思维的跳跃与灵活,丰富与神奇,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创意效果。

比如用线描表现向日葵,这时候笔者找学生到讲台上进行示范,学生笔下的向日葵更接近同龄学生的审美和感知,虽然示范者的向日葵歪歪扭扭,却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在示范时会给向日葵画出眼睛、鼻子、嘴巴等拟人化特征;表现蚂蚁时,教师在纸上画出蚂蚁的基本画法,可以请学生来投影下为蚂蚁添画,他们笔下的蚂蚁相当的丰富,学生还可以模仿蚂蚁的基本画法对蚂蚁装饰、打扮,他们在示范中画出了蚂蚁国王、蚂蚁王后、蚂蚁公主等角色,这样的示范远远比教师自己的示范想象力丰富得多;在表现机器人时,笔者为机器人画出基本的四肢以及头部后,并用便笺纸覆盖住机器人的头部和四肢,让学生接着为机器人添加不同的四肢和头部,使机器人变成新的形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图9至图10)

4.多维评价,互评提升

卡罗·汤姆林森曾说过:“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根据美术课标,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采取多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笔者的创意线描课程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画出的作品,如果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者画面背后的故事,对学生的绘画来说是不完整的。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学意义是自我教育,自我了解,培养独立人格,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做出自我评价,以自我修正来达到完善。”学生有诉说欲望,他们喜欢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和老师听,教师要耐心倾听。在这样的交谈中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有了最初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将画面不足之处在学生讲述完后对其加以引导,甚至让学生做出修改,逐渐使画面完美。

在课程实施中笔者对学生作品评价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可以进行“跳蚤市场”式的全部展示,并让小画家一句话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画面的自我评价,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给对方投票的方式从而看出他们的审美水平。当然在整个评价环节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表扬和建议对学生至关重要。

四、总结

校本课程创意线描是美术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同时也是笔者创意美术课堂展开的“试金石”。在教学实践中,正是考虑到小学低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把他们的兴趣和创意线描画结合起来,以此为切入口,深入细致地发掘他们艺术创新的潜能。教学中有效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材料工具准备,到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再到评价的多样性,这些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一种融洽、愉悦的氛围。学生的作品也更具个性化和开放性,从学生精彩的作品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纯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笔端的创意无拘无束、精彩纷呈。

图9

图10

猜你喜欢

线描蚂蚁绘画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线描画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蚂蚁找吃的等
线描的细分与设计艺术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