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

2018-10-23李红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尝试

李红梅

[摘 要]中学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教师应寻找生物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可尝试将我国早期生物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把教材中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课堂、把新闻大事件融入课堂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物学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92-01

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寻找生物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一 、把我国早期生物學成果引入课堂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在教学七年级生物学第一节课《致同学们》时,教师可把我国在早期生物学领域领先世界的成就,通过多媒体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如: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人工栽培作物的国家。根据考古研究,早在67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种粟植稻。2.我国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利用草药治病的国家。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精髓,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文献,他的研究比世界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林奈的研究要早160年。在公元2世纪,我国名医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了麻醉剂——“麻沸散”的医者, 他的发明比美国摩尔顿发明乙醚麻醉(1846年)要早1600多年。3.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和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秦汉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而西方直到18世纪才向我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并开始饮茶,比我国要晚上千年。 4.我国被称为“丝绸发源地”“东方丝国”。远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缫丝,丝绸经长安输送到波斯、罗马等地,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些实例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把我国这些早期生物学成果引入课堂,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把教材中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课堂

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时,让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英国学者李约瑟将王应睐称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教学《生物的变异》之前,要求学生预习《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并通过网络查阅袁隆平院士所做出的贡献。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知道了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保障了国家粮食的安全,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袁隆平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 “沃尔夫奖” “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活跃在实验室和希望的田野上。袁隆平院士敢于挑战创新的精神,四十年如一日为国家、民族争荣誉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学生。这样将爱国主义教育在不经意间融入教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以教材为切入点,把新闻大事件融入课堂

通过学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生知道了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许多动植物类群的种数都位居世界前列,如金丝猴、白鳍豚、银杏、珙桐等是我国的特有物种。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朗读课文中关于“美国大豆曾患萎黄病,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培育出优良品质的大豆,从而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使美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大豆出产国”的资料,从而感知到我国生物资源的珍贵。再让学生联想到袁隆平院士也是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学生深刻理解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资源宝库,动植物资源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又如,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四十几年埋头苦干,潜心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的最高奖项。 学习科学家屠呦呦的成就,会激励学生树立长大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这样把爱国的种子悄然深埋在学生的心中,有一天定会生根发芽。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持续地、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特约编辑 安 平)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