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与新高考下福建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10-23雷周杨发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高考新课标教学改革

雷周 杨发福

[摘 要]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和重难点之一。以新课标和新高考为背景,对福建省高中生有机化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并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访谈,查找有机化学教学与考试质量不高的原因,为更好地提升福建省有机化学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在新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71-02

2015年以前,福建省高考理综自主命题,有机化学试题较为简单,师生普遍对有机化学不够重视。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理综开始采用全国Ⅰ卷,有机化学难度有所提高,试卷在考查必备知识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考生得分率显著下降。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有机化学模块的学业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与新高考的背景下,分析福建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对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提高今后高考化学备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与2003年版旧课标相比,2017年版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分类、课程内容、学业要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福建省高中生)和访谈法(针对福建省一线教师)这两种调查方式,查找当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福建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福建省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有机化学,很少有学生能做到及时预习和复习。数据显示,经常预习的学生只占填写问卷人数的8.05%,经常复习的学生人数也仅占33.33%。相反,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概念多、易混淆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50.57%;认为原理深奥、难懂的学生人数比例占24.14%;认为考试题目太难的占14.94%;认为实验操作太难的占10.34%。访谈中教师也表示,有机物概念多、种类多,特别是同分异构体种类的计算和有机反应原理的复杂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正确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

多数教师认为初中化学知识主要以无机物为主,对于有机物只是做简单的介绍,因此高中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几乎是零基础,需要重新构建。高中生在高一必修2最后一章才接触到有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容易受无机物学习的影响,“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而有机物的学习更加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式。学生的学习思维没有从无机物学习中转变过来,无法从结构上认识有机反应原理的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困难。

3.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处理不当

福建省高考在采用全国卷之前,二类校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占绝大多数,一类校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教师对课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要求缺乏深入研究,往往采取历年高考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的方法来应对,对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当。在必修阶段讲授得太浅,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在选修阶段讲授得又不够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不够清晰,导致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薄弱。

4.实验教学不足

由于高一必修阶段内容多、课时少,旧课标对有机化学实验又没有硬性要求,教师也因此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很多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如银镜反应等,教师只是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结论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实验探究的流程以及实验分析缺乏深刻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答。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对策及思考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不高时,他上课时就不可能专注听讲,更不可能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精心备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时代化学教师还应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材中没有的生活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编制一些有机物特征和反应原理的口诀,加强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思维

有机物种类多、同分异构现象多,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复杂,是造成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但同时有机物规律性很强,只要了解某一类有机物的规律就可以把这些规律应用到与其结构相似的或者同类的有机物中去。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素养就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机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核心观念,形成基于官能团、化学键及反应类型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了解测定有机物结构、探究性质、设计合成路线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有机物主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物的结构模型,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自制有机物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养成从有機物结构异同点的角度,分析总结有机物的性质。

3.重视系统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结合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分类上将原先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其中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上海、浙江等是已经试点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选择将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考生,必须学习选择性必修的所有课程,换言之,《有机化学基础》变成了必考课程。福建省多数学校理科班高二上学期需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任务,高二下学期又要赶教学进度进入高考复习,学习有机化学的时间紧促。而实际上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和选修阶段的有机化学重复性较大,只是侧重点不同。必修阶段以典型有机物性质为主线,选修阶段则以结构分析为主线。

对此,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必修阶段和选修阶段的同类知识点合并起来进行系统教学,对不同类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如,可在高一讲授典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高二再讲授有机反应原理及其转化,高三总复习时再将其融合。此外,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面对教学重难点时,喜欢通过加大课时量和作业量的方式来强化学生记忆。其实,针对有机物规律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尝试对作业进行分类分层,让学生针对同一规律的知识点进行阶梯式训练,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螺旋式上升。

4.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帮助学生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历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也非常重视对有机物实验探究的考查,且新课标中又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为此,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与高考试题联系紧密,而教材中又没有提及的相关知识背景,并提供理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创新实验和趣味实验,加深对有机物结构特征和反应原理的理性认识,提高有机化学学习效率。

三、总结

新课标与新高考引起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有效提高我省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成绩,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理论素质的修养,认真研究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摸索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命题规律,将其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其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构建有机化学学习思维方式;再次,要注重对新课标有机化学部分要求的分析和新高考政策的解读,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夯实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反应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拓宽有机物的知识面;最后,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学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用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品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知识,轻松迎接高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邵淑红.2017年福建省全国I卷各科试卷情况评析[EB/OL].blog.snia.com.cn/s/blog 8e3978570102x20g.html,2017-08-09.

[2] 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冉坤阳.新课改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37):151-152.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王永芳.高中有机化学复习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4):71.

[6]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7] 张磊.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63.

[8] 王后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新高考新课标教学改革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