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

2018-10-23杜艳艳杨攀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习近平

杜艳艳 杨攀

摘 要:反腐倡廉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之一,它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了反腐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正因为有这样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才使得党在反腐斗争中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进而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关键词:反腐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007-03

鉴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败工作的大力开展,以及反腐倡廉的思想由来已久,反腐倡廉已深入每个人的心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全党已经动员起来,拿起反腐的利剑插入腐败的胸口,然而反腐过程总是复杂的、持久的,仍然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一、习近平总书记反腐思想的形成过程

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之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进而得出的结论。从习近平总书记任职以来,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都蕴含着他清廉执政的思想,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在地方任职期间

在反腐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一个榜样,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使人民更加信任党和国家。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期间,不仅仅关注人民的生活问题,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很多有关清廉执政、提高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党的十八大,每一届党的领导人都在致力于打击腐败现象,并在与腐败现象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出经验结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反腐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反腐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腐败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否则就要亡党亡国。这些论断更加说明了反腐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严厉打击腐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总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经过反复的斗争、经过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胜利。经过反腐的实践会不断得出新的政治思想理论,然后再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反腐效果,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习近平总书记反腐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反腐措施,这些也被称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反腐思想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29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都必须拥有过硬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主,才能把人民的事当成大事来看待,才能切实担起自己身为中共党员的责任。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形容腐败现象,更加形象地说明了作为中共党员,只有在其自身缺乏政治素养、党性薄弱的情况下才会使得“腐虫”攻其身、害其命。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1]46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针对反腐提出的,有一些党内干部习惯将从严与反腐联系起来,认为从严只是针对腐败问题而言,对于那些不存在腐败问题的党员,他们在为人处世上就会松懈,有的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总是自以为是,不联系人民群众,脱离实际,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不到位,滞后于实践,这都属于对从严治党的误解。

(二)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作风问题不仅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信任,关系到我党是否可以长期执政。“四风”問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的存在会危害党的执政之基。可见“四风”问题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就会使得人民群众、不信任党。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那后果就极其严重了。所以,纠正“四风”问题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以后,针对我党出现的腐败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一个重大的决策,那就是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中央的八项规定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互动,敢于走进人民群众当中,走到人民最底层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八项规定的实施,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时切实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在抵制“四风”问题上,提出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

(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人民放到最高的位置,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要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37由此可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应对腐败现象的一道思想道德防线,一旦这一防线被突破,那么腐败就会乘虚而入,这也会成为腐败滋生及传染的渠道,所以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是判断干部合格与否的第一标准。如果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成为脱缰的野马,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失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信仰,就会在工作中犯政治错误。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地站对队伍,才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主,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坚决抵制腐败问题,在关键时刻才能够成为人民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

(四)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

“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1]13反腐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反腐不可能解决完所有的问题,反腐没有完成时,一直是进行时。在思想上,要让他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要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巡视组要做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1]108通过巡视,才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腐败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在反腐的过程中,时刻要“回头看”,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也要时不时地进行复核审查,一定要做到每一次反腐工作彻彻底底,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者无处可逃。

总之,反腐倡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式,符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应该竭尽全力实现的。只有切实抓好反腐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三、习近平总书记反腐思想的基本特点

反腐败工作带有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相符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反腐目标更加明确、反腐思想更加坚决、反腐成绩更加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工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出党在反腐工作上的坚决性、实践性和持久性,对我国的腐败现象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

(一)坚决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具有坚决性。第一,在反腐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持将腐败问题清查到底。“老虎”打完了、“苍蝇”也不能放过,不管职位的高低,只要存在腐败现象,都要坚决给予打击。这也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政治任务。因此,党始终坚持明确的态度,将打击腐败这个思想贯彻到底。与此同时,这种反腐思想的坚决性,已经深入民心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第二,在反腐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坚决以实际行动做表率。实践是检验一切思想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党一直进行反腐斗争思想的实践,已经初步证明,反腐倡廉的思想是完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符合人民心愿的。第三,在反腐过程中,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并落实到行动中。反腐的坚决性,使得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已经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这为我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保证,也为我们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具有实践性。第一,反腐的思想是在实践中得出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享受当官的感觉,以权谋私,不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工作中迷失方向,腐败问题也由此而生并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遏制腐败问题,习总书记根据反腐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反腐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员领导干部态度明确地提出了我们必须反对腐败现象,而且对于反腐不仅仅是“口头支票”,一定要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使每一步反腐措施都落实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反腐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2]253、“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85,因此不管是针对腐败问题还是其他一些有关国家发展的问题都应该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创建适应实践发展的理论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第三,反腐行动的实践成果,反过来也证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

(三)持久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具有持久性。第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腐败问题不是一日形成的,反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第二,虽然现在的反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领导干部当中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尤其是小官巨腐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反腐的工作关键在“常”“长”,也就是对于腐败问题我们要经常抓、长期抓。第三,每一位黨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反腐的重要性以及在思想上要有打长期战、持久战的决心;在工作中要做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反腐思想具有坚决性、实践性和持久性,使得各级领导干部对反腐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不放过任何一个腐败现象,做到目标明确,坚决反腐;将反腐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在反腐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反腐的复杂性、艰巨性需要做好长期反腐的准备,要时时反腐、事事反腐,让腐败问题无处可逃。

四、习近平总书记反腐思想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现实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新思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保证了党和国家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它的具体实施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历届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宏伟蓝图,而要想使“中国梦”尽早实现,就必须反腐,只有政治环境良好了、人民群众信服了,才能使得党的政策有效执行下去,使“中国梦”尽早实现。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反腐思想。反腐思想自毛泽东同志开始就已存在,到习近平总书记时,更是以零容忍态度对待腐败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反腐新理论。这一反腐理论,使得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落实到位,更加注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反腐思想,使得反腐败斗争能够更进一步展开,使党和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二)实践意义

第一,推动了反腐工作的有力开展。反腐制度的健全,有利于反腐工作的開展。制度是行使权力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范围内有效行使权力,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反腐思想都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只有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腐败问题,重视腐败对国家、对人民以及对社会的危害性,才能够将反腐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反腐要从根源抓起,职位再高也要接受组织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反腐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反腐工作对腐败死角的搜索。

第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腐败问题的出现,使得领导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忘记了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如毛泽东在回答有关“历史周期律”问题时所说的,“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都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论断更加深刻地说明了人民对党的监督的重要性,只有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党和国家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来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这就体现出了反腐对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长期彻底地对腐败问题进行打压,可以使党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党的领导干部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总之,习近平的反腐思想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意义重大,既是中国反腐理论的补充又是推动国家进行反腐的理论指导,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旗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时刻谨记清洁廉政的思想,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代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时都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在反腐的问题上必须具有坚决性和彻底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扫清道路、清除一切障碍,而反腐就是清除障碍的关键一步。反腐败斗争既是一场政治斗争又是一场经济斗争,反腐是否成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反腐的坚决性、实践性和持久性告诫我们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腐败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腐败现象对于党和国家的严重危害,因此提出了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现象,高度重视我党的党风建设,通过反腐来创建一个清廉执政的人民政府。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现代反腐特征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突出了党和国家反腐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反腐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的,人民群众可以是反腐的监督者,尽自己的一份力,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加强反腐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得以开展,使得腐败分子无处可逃,这对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全面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总结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思想,是新形势下有效进行反腐的重要思想指导,有利于党的纯洁性建设、有利于推进政府执政为民、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3]高哲,温元著,贾建梅.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