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油气行业健康发展

2018-10-22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9期
关键词:管网油气能源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其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油气行业而言,必须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能源生产消费服务民生的功能,切实将党的十九大系列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能源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能源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能源发展战略,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对油气行业而言,就是要迅速跟进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适应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的新期待,深刻理解新时代对能源工作的新要求,及时更新和转变能源供应思路,按照绿色环保、清洁低碳、高效安全、服务民生的工作原则,通过加强燃气供应保障、推进油气管网公平开放、提升燃气配送服务水平等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履行好新时代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生活方式革命,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贡献。

二是迅速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能源工作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具体到能源领域,表现为群众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对能源消费的质量、对能源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能源发展模式必须由低效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发展方向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

对油气行业而言,要牢牢把握能源供需矛盾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对能源稳定供应、绿色发展、多元化用能的民生需求,完善管网规划布局,推进产能优化和管网建设协调发展:一方面加强科研攻关,提高产能,加强供给侧保障;另一方面加强输配管网设施配套建设,推进集输气管道、页岩气外输管道、支线管道等协调发展,提升油气能源网络整体效能,用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三是必须把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放到突出位置

安全生产大于天,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管防结合的基本原则,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能源领域必须落实党的十九大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对油气行业而言,必须深刻认识能源安全对能源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强化“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车间班组具体抓,分工明确、人人有责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加强燃气供应站点、输送管道和配送供应网络的巡视检查,实现网络化全程防控;加强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广大员工和消费端用户熟悉掌握燃气生产和输送、消费等过程环节的安全规范要求,力争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必须适应能源领域发展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目前,我国煤炭、煤电等传统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偏高;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弃能限产问题突出;油气管网覆盖率和网络化程度偏低;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不高。能源领域面临的压力和困局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压缩低效产能、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供应水平,实现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平衡。

对油气行业而言,一是顺应国家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趋势,加强油气交易机制和产品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水平,尽快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理顺居民用气价格,促进建立灵活反映市场供求的燃气供需体制机制;二是要关注国家油气管网体制改革,积极研究提出管网体制改革建议,加快推动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三是切实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市场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改革意识,牢固树立发展改革、服务民生的理念,适应能源领域改革需要。

五是必须适应能源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保障民生——用气现场检查。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要覆盖到哪里”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点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革新为基础和驱动,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供需之间的匹配对接、增加信息系统有效供给。

对油气行业而言,就是要与时俱进,迅速适应能源行业发展的信息化趋势,创新实践“互联网+”的能源服务理念,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强化统一数据采集规范,统一数据交换模式和数据交换标准,拓宽发布渠道和查询方式,进一步完善在线办理平台,完善网上阳光服务机制,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务求实效。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岗、对外咨询电话和电子邮箱、供气服务信息平台等方式,一方面为办事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提升信息化能源服务水平。

六是必须深入推进能源法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当前,能源行业各项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油气改革方案正在进入实施阶段,需要通过能源立法,来引领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颁布一系列能源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有关能源的法律法规20部、规章规范性文件200多件。能源法律制度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为能源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对油气行业而言,一方面是关注能源法治化大局,积极参加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的立法征求意见和立法调研,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提出修改废除意见建议,清除与改革精神不符的法律法规制度障碍,为相关能源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规出台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法治与规章制度建设,在做好日常油气供应业务的同时,对涉及的法规依据及时进行梳理汇编。按照法规文件的效力层级和历史沿革,按照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政策文件、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性制度流程的次序进行归档成册,明确业务办理的政策法规依据和办理流程,切实提高企业法人治理的法治化水准。

猜你喜欢

管网油气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国家管网公司”的家底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