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

2018-10-21李敏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阶段数学教学

李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增加,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小学数学基础学科是一项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实际生活抽离出来,脱离了教育的初衷。随着新教育形势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思想已经被越来越重视起来,教育的难题逐渐转变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较为系统的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展开叙述,具体讲解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和融入问题。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和融入

所谓的数学建模,就是通过数学语言,数学工具构建起相关的求解公式,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在开展数学建模思想渗透教学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的有效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尚且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真正的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综合分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各方面能力尚且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但是相对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迫接受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在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就数学而言,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摒弃“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就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具体举措。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很浅,生活经验也不足,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吴身边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再加上,数学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为了有效的开展数学建模思想渗透教学,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一些生活中的表象进行积累筛选,并且能够灵活的加以利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具备了一定的表象感知素材积累,为教师开展建模思想渗透教学的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教师就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生活中的因素。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这部分内容时,相对来说,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拿出一个苹果,用水果刀将它平均切开,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孙悟空伸缩金箍棒的视频,在讲解完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起来举例说明还有哪些与分数相关的事物。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2.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帮助学生培養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渗透建模思想教学时,要首先透彻的对数学建模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数学建模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数学本来就是一个生活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数学建模往往就是生活中各种因素的提炼包括升华。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联想起相关的平行线模型,像斑马线,五线谱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本质,加强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再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具体讲解“一半”和“半个”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分析这两个概念,区别这两个数学模型上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一半是个数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说明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大小,而“半个”则是一个量的概念,主要是指某一个事物的大小。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透彻的掌握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这样才能够构建起准确的数学建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真正的将所学,所见的知识或者是事物融入到数学建模中,并且能够灵活的加以利用,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掌握。并且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从而更好的进行数学建模的构建。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正方形”的相关概念和特性,然后与“正方体”进行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总结来说,数学建模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要知道,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参考文献:

[1]黄培添:《增强小学阶段数学引导性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学术期刊 《小学教育》 2017年1期

[2]吴明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学术期刊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 2017年5期

[3]左文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意义和策略》,学术期刊 《中国教育》 2014年1期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思想小学阶段数学教学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函数建模思想
将数学建模案例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