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桩基础施工的技术难点与策略

2018-10-21范振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技术难点建筑工程策略

范振

摘 要:我们在加强桩基础、地基施工质量措施的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工程监理人员还要必须及时的督促施工单位并且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还要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证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策略;技术难点;桩基础施工;建筑工程

1 前言

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因此我们就以基础中的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为例,对于如何保证工程安全质量中的作用进行论述。本文以下就从建筑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

2 桩基础施工的地基处理难点与策略

2.1 素土以及灰土地基的处理难点与策略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验槽后方可施工;施工前要检查基底是否有积水、淤泥,要将其进行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对于灰土土料、石灰等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对于灰土,要搅拌均匀,至少搅拌3变;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等;对于分段施工的灰土地基,留槎位置应该避开墙角、桩基以及承重的窗间墙位置。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mm,接槎时应该沿槎垂直切齐,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在灰土回填每层夯实后,应根据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摊铺。

2.2 砂石地基的处理难点与策略

在施工进行前,首先要对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等进行检查,砂、石的搅拌应均匀;铺设前应进行验槽,清除基底的表面浮土、淤泥等杂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分层的厚度,分层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等;在对垫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禁人员以及车辆在砂石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2.3 其他软弱地基的处理难点与策略

(1)在软弱的地基中用机械成孔,并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以及放热的作用改善桩体周围基础的物理性质,与基土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可以防止桩基倾斜的问题。

(2)通过在基土层中埋设拉结强度较大的拉筋和受力杆件等,可使土颗粒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整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适用于人工填土的路堤以及挡墙结构,可防止施工中出现倾斜、断桩等问题。

(3)稳定边坡,可以在基土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与分布密度的土钉体,用以弥补土体自身的強度不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提高了土体整体强度,又能弥补了土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低的弱点,也可以在地基中沿不同的方向,设置直径75~250mm的细桩,用以支撑结构物,挡土,稳定边坡等。

(4)用压力泵将水泥砂浆、石灰或其它化学浆液等物质注入软弱的地基中的部分土体内,以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的部分形成复合型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并且减小沉降。以确保桩基础的牢固稳定。

(5)锚杆静压桩是结合锚杆与静压桩的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建筑物的自身重量作为反力架的支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小直径的预制桩逐段的压入地基,使将预制桩顶部与基础紧紧的固定成一体,以达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中含有坚硬的岩石层的桩基础的施工。

3 桩基础施工的入桩处理难点与策略

桩沉入的深度不足;桩沉入后倾斜度过大和断裂等问题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下降;有时施工工艺需要桩分段预制,再沉入基础中,而各段预制桩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的接头,容易出现桩接头断离现象;锤击的次数过多、过重或者设计贯入度过小,都可能导致灌注桩出现断裂

3.1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

可采用补桩法。先钻孔,然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当桩基承台或者地下室完成后再进行补桩,不仅可以利用承台或者地下室结构承受的压桩的施工反力,而且设施简单,操作简单。

3.2 打入桩分节连接

沉入的质量差的接桩可能导致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发生,此时我们可以采取送补结合打桩的方法。对有质量问题的桩复打,使其下沉,然后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其具有竖向的承载力;还可以适当的补些全长、完整的桩,这样不仅可以补足整个桩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而且补打的整桩完全可以承受地震的荷载。当由于基坑的开挖造成桩身发生倾斜,但桩的长度比较短且没有断,可以采取在地基局部开挖,再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复位的处理方法。

3.3 单桩承载能力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就需要扩大桩承台的承载能力,并且考虑桩和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为防止桩基础质量不均匀,而引起独立承台发生不均匀沉降,降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将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基础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3.4 遇到比较厚的密实粉砂或者粉土层

当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比较厚的密实粉砂或者粉土层,或者在沉桩的过程中遇到坚硬的障碍物,会造成桩下沉困难,甚至出现断桩的事故。我们在施工时可以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的数量的方法;还可以采取改变沉桩的位置,重新沉桩。

4 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难点与策略

(1)对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应进行随时随地的监督管理,认真检查施工现场的人员上岗情况,施工机械情况、建筑材料的准备情况、是否执行正确的施工方案以及基础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等施工工艺,对于灌注桩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抗拉的试验检测。

(2)灌注施工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以及孔底沉渣的厚度。混凝土应该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保持良好的抗离析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才能防止在桩基础施工时的断桩等问题。混凝土在运至浇筑地点后,应认真检查其均匀性记坍落度是否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若不符合应该进行二次拌和。但是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禁止使用。

(3)施工过程中为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的底部2m至3m,并且混凝土的表面在钢筋笼下1m左右的时候,应该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率,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应该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然后再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4)混凝土桩基础当桩身局部夹杂泥土或者灌注施工当中遇到不良的地质问题时,应该立刻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并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以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筑桩基础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点步骤之一,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条件复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质、水文以及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在桩基础施工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建设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施工,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所以,对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认真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提高桩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鑫.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

[2] 梁占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

[3] 尹俊龙.关于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

[4] 李五一,梁学鹏.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技术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3).

[5] 严晓春.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

猜你喜欢

技术难点建筑工程策略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