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集约化经营打破国有工程企业的“双低”瓶颈

2018-10-21何承卓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5期
关键词:集约化利润率经营管理

何承卓

摘 要:新形势下,国有工程施工企业中传统的粗放型经营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工程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态势下的持续、稳定发展。對此,应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有工程施工企业中实施集约化经营与计划性管理,这也是新时期促进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低效率与低效益的现状,提出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低效率与低效益的根本原因,并着重探讨了企业实行集约经营的必要性及工作要点。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我国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在管理上的完善性提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利润率;经营管理;集约化

1 前言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在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实行集约经营和计划管理是企业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双低”现状,会对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造成影响与制约,因此,唯有对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做出细致的分析,才能为集约化管理的构建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 企业内部管理低效率与低效益的现状

2.1 企业利润率偏低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李里丁曾在建筑行业会议中指出:“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其利润率应为总造价的5%~8%左右,但由于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差异,致使多数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仅能够达到2%~3%之间,而在一些房屋建筑类企业,其利润率更是会跌破1%的下限。”由此不难看出,在生产效益作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的今天,偏低的经济效益将会造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举步维艰,但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却仍以较低的效益来维持生存乃至发展,其根本因素则在于承包利益的驱动。由此可见,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已经在内部被其他利益主体所分割,致使企业所获取到的整体利益,仅有小部分能够得以体现。此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统计以及财务报表等,也无法精确的反映出其总体经营状况。

3.2 企业运行效率偏低

依照国有企业的体制结构进行分析,在国有工程施工企业中所涉及到的管理层级偏多,而各个管理层级间又多各自为政,不仅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且繁琐的流程与复杂的层级制度,都会对企业的良好运营带来极大的制约,致使执行能力不足、决策效率低下。例如: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仍实行分权经营和分割式管理,由此便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极为缓慢,数据统计结果严重失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机遇与挑战瞬息万变,而此种经营管理模式也将导致决策难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并且,由于管理层级的增多,也会导致目标与方向上的偏差,以及责任与制度的虚设,既无法得到严格的监督与管控,又难以提升涣散的工作效率,进而导致部分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

3 造成“双低”局面的成因分析

3.1 管理主体多元化

传统模式下,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在应对计划经济体制与缺乏成熟的市场时,通过项目承包制促进自身的生存及发展;而民营企业则在完成资本与技术积累后,逐步通过较高的内部计划与管理集约化而发展壮大,这在经营管理层面上要明显优于国有企业。此时的国有企业内部,呈现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态势,不仅经营目标分散,且仅以利益为前提的目标,也很难促进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受多元化管理主体影响,价格上的差异、专业技术队伍的缺失、成本投入中的无端损耗以及职能岗位的重叠等因素,也都会为企业带来极大的成本消耗,致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3.2 企业利益倒置与权力虚置

工程施工项目是国有工程施工企业面向市场的重要窗口,但在国有企业中,项目经理部却成为了常规化的企业机构之一,并成为了实际的市场交易人。这将会导致在团队管理与利益分配方面,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例如: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往往是项目部将小部分利润上缴到企业层面,而自身则成为利润最大的获取方。这也点明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特征性:项目部在市场经营与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且获取的权益比重较高,此种管理模式不仅制约了企业利益的获取,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升级与转型。

4 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工作要点

4.1 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

(1)外部市场变化对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驱动。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正不断冲击着我国工程行业,促使国有工程施工企业构建出内部高度集约化与计划性管理模式而摒弃责任承包制。同时,在实施全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做到内部的高度统一,以此便于企业在做出及时、准确的重大决策时,进行责任的同步承担,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集中与统一。

其次,自改革开放至今,工程行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劳动力与材料)的过度依赖,来促进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新时期生产要素成本的高速增长,工程行业只能从工艺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方面找寻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但此类内容的实现,都需要依照集约化经营管理方式得以实现。

最后,随着工程行业各类制度与规范的建立与健全,促使行业招投标市场日益规划化,这便需要工程企业在增强品牌意识的基础上,同步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在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日渐严格的今天,唯有确保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施工品质与管理内涵的提升。

(2)企业集约化经营是转型升级的基础。首先,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在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时间里,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已经逐步摆脱了责任承包制的历史包袱,不仅为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出大量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更由此开创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市场品牌。并且,通过数十年的发展与转变,国有企业也充分意识到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自身的诸多益处,特别是在生产力发生变化的当下,调整生产关系,用科学发展观进行企业集约化经营模式的构建将成为根本路径。

其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转型成为必然,而转型的根本则在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启用,在外部市场瞬息万变的局势下,企业唯有从技术、人才以及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角度入手,才能确保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最后,通过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能够显著提升生产力。由此,项目部便可无需担负起过量的市场经营与资源配置工作,而仅需将精力投入到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以及生产力的提升上。这也将显著提升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的施工质量,进而为成本控制与利润率的增加做出极大的推动。

4.2 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工作要点

基于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应确保企业层面的经营、管理以及组织职能完善,明确企业法人的责任与义务,以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成本控制与风险控制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在人才配置与财务配置等方面要做到紧握实权,由此才能在弱化行政色彩的基础上,促进其经济责任与市场意识的提升。并且,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管理人员明确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及自身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提升国有工程施工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5 结语

新形势下,国有工程施工企业只有摒弃责任承包制,并通过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来构建出企业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在转型升级以及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为自身发展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魏春艳.浅论施工企业中的集约化管理模式[J].财经界(学术版),2015(5):49~50.

[2] 肖颢.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集约化发展研究——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集约型发展与应用[D].贵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集约化利润率经营管理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智能路由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乐视网盈利能力分析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