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2018-10-21黄小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孩心理儿童

黄小来

“留守儿童”就是小孩从小就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现在的父母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不得不去城市里打工,把自己的小孩交给爷爷奶奶“代管教育”,但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也不一定事事都能顾得上,老人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只停留在物质生活方面,而忽视了跟孩子心理上的沟通。小孩一出生就没见过爸爸妈妈,现在小孩本来正是学习的时候,也是玩耍的时候,变成了一个不完美的童年,生活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关爱。我班学生38人,其中有12个“留守儿童”,其中单留守4人,双留守8人。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兼班主任,给予留守儿童多一份关心和爱护。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留守学生”档案 。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是为了更好地把教育教学纵向延伸,更能具体地展现出“留守儿童”在社会、家庭中的相关信息、与亲人、个人身体等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姓名、住址、性格、爱好等)、家长姓名、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和其他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我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不断更新。这样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联系,能更好地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四、让留守儿童和家长美丽牵手

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家庭环境,都有着不同类别的监管人。有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疼爱,变得有些孤僻,还有些学生因缺少正确的心理引导,变得有些暴躁等等,这都是因为留守让那一颗颗缺失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和打击。而家庭的关爱与在学校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哪一方都不行,因此我更注重让留守儿童与家长美丽牵手。我经常让留守儿童和家长通过电话、QQ视频聊天等形式,让家长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还鼓励家长利用假期和小孩团聚的空闲,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增进感情。

五、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开展了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儿童”体会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六、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我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留守学生”學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孩心理儿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云小孩(上)
懒小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绝对小孩
心理小测试
绝对小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