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麻雀学校”里留守儿童的存在感

2018-10-21白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班委心理班级

白莉

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农村学校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偏远农村学校的招生人数一直在迅速下滑。为中国农村不断减少的人口服务的小型学校被称为“麻雀学校”,在甘肃省,10名学生及以下的学校有3100余所。这样的小学,被称为“麻雀学校”。在“麻雀学校”的学生里,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则前往城市寻找工作。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上的劣势很大。城市学生中有70%会读高中,而农村学生中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0%。

一、缺乏存在感的留守儿童

时下,随着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中,隔代教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其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很低甚至是文盲。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园读什么班、班主任老师姓名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在爷爷奶奶的照管下,很多农村孩子娇生惯养,满口脏话,不讲卫生,没礼貌,注意力不集中等不文明行为较多。在中小学的课堂内外,常常有一些学生以夸张的声调、违纪的行为,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甚至滋生事端,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调查中发现,其中就有一些留守儿童,而这部分儿童大多是隔代抚养。隔代教养的孩子中,70%多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普遍的问题: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学生不能感知到自我的价值。作为中小学生,他们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急切地渴望獲得爱与归属感,希冀得到教师和班级同学的肯定。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这种现象,教师倘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任之发展或不顾缘由地严厉制止,最后可能会失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坏习惯,甚至达到“无可救药”的状态。

二、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三、学校活动点亮存在感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存在意识 ,通过班级建设 ,让学生在活动 中融入班级,在体验中感知 自身存在的价值。

1.让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例如,让学生参与班级公约、课堂教学纪律、活动实施办法等的制订,利用班会、课外时间让学生参与制度讨论,赋予学生充分参与的主体权利。

2.把班级管理和监督工作交还给学生

教师亲力亲为往往让学生感到被动,一些工作交还给学生就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3.和学生一起商讨问题解决的方式

对于班级生活或课堂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问问学生该如何处理,在他们想法的基础上去解决 问题。

4.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岗位

比如,在组织班级朗诵大会时,可以设置活动策划人、评价人、记录员、主持人等,由学生通过自荐、推荐、竞选等方式担任,尽显自我专长,体验自我存在。

5.轮换班委成员

打破班委的指定制,同时也破除班委的“铁饭碗”,在这种新旧班干部的轮换中,学生对自身才华和专长的认识会逐渐清晰,也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先点亮学生的存在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建设,让他们通过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能找到自信,能找到快乐,使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他人的注视及自我的存在意义。

猜你喜欢

班委心理班级
班级“无课日”
心理小测试
例谈如何选拔与培养新生班委
心理感受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心理小测试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