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2018-10-21利任世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本有效性课文

利任世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比较重视教育均衡发展,而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将是均衡发展教育的有力措施之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本人从教小学语文二十几年,以下是我这二十多年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详细撰写教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我虽然执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要做到事无巨细,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小孩子的知识面窄,备课时更要深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是这样做的: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这二十年的教学当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觉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三)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我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这时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我认为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重视点拨、指导外,更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经常比较、揣摩,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习惯。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猜你喜欢

文本有效性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