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对策研究

2018-10-21古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张某亲情辅导

古丹

双河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全校学生802人,据调查,留守学生占全校人数的40%,对于留守学生而言,成长中的他们由于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产生了学习浅尝辄止、放任自流和个性的偏差。为此,课题小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

一、学习干预:融入班级学习生活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学生在长辈或亲属的溺爱、关照下,学习散漫,自律能力较差,家庭作业经常“遗忘”,或者干脆不做,学习滑坡幅度大,给其父母打电话或发短信,他们鞭长莫及,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学校老师没有放弃这些“边缘学生”,而是根据他们的家庭住址,在班上选择与他们居住相邻的学优生开展校内外辅导学习,让他们一起学习,及时解答学习中的困惑。为了保持学优生辅导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帮扶转化,在班上进行一月一评比小老师的辅导情况。为了强化小老师的责任意识,学校对班上尽职、负责的小老师,且帮辅同学作业完成突出、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习惯表现良好的学生均得到奖励。

为了让“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缺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建立班主任、科任教师与本班“留守学生”的联系名单,在学习上给予辅导,生活上给予关注。如我校四年级一名叫周某的“留守学生”,在一次习作中道出了自己学习上无人过问、学习不会做的烦恼,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与老师目光接触。班主任和联系老师与校内外小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课堂关注、课后留意他的学习、思想状态,时常找他促膝谈心,用短信、电话的方式让家人一起关心呵护其成长,他慢慢变成了一名自信、阳光的男孩。

二、情感疏导:塑造健康向上人格

父母离异留守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最容易产生性格孤僻和自卑的心理成为问题儿童。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的、不可信赖的,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喜欢上网的同学,几乎把虚幻的网络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故而不愿与人合作,行为偏执甚至性格扭曲。

如我校六年级一名“留守学生”张某。 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去垃圾池把池外的垃圾清理一下。同学们鱼贯而出,他们扫的扫,捡的捡,撮的撮,忙得热火朝天!从小在家被爷爷奶奶宠溺的张某则站在一边若无其事地看着忙碌的同学们。

这时,另一名同学胡某看见他无所事事地把手插入口袋,冲他喊道:“同学们都忙成一团了,你还在一边当过‘阔少爷,快来劳动!”霎时,他的话激怒了张某,张某冲上前去把矮小的胡某摁倒在地,对他挥舞着拳头,同学们蜂拥而至把他们拉开,胡某气呼呼地看着张某,张某撇撇嘴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瞟了他一眼,同学们对张某的举动面露惊愕之色……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依然我行我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撕书,逃课。该同学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后来,父亲又重组了一个家庭,父亲对他疏于管理,他主要由爷爷奶奶监管,爷爷奶奶对这个惯于在家里偷钱的张某也是头疼之极,无可奈何。我们深刻认识到拯救边缘的“留守学生”是迫在眉睫的的工作之重。

针对张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情感疏导”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张某在学校爱打乒乓球,爱乐于助人。在班级活动中,放大他的优点,在班级组织活动中,由他来当策划者,他在与同学的接触中也在培养与同学交往、合作、组织的能力,他在活动中的亲和力、组织能力受到了大家的赏识。这样,他由被忽视的个体转化为大家关注的主角。课余,老师让他与父亲经常拨打微信视频电话,及时沟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父子间的隔阂渐渐地消除了,孩子的心胸打开了、明朗了。老师也积极地与孩子的父亲和继母进行沟通,提议在孩子生日时到校为他庆祝生日,在集体的温暖下,亲情的感化下,张某在情感碰撞中,认识到道德行为的偏执给家人、同学带来伤害,主动向爷爷、同学道歉,在道德行为转变中逐渐塑造了健康的人格。

三、感恩渗透:理解父母励志回报

每次父母回家过年,都是留守孩子们的春天来临。而车站的抱头痛哭,难舍难分总是令人揪心的。昔日,留守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孩子生病时不能及时照顾;孩子学业倦怠时不能予以提醒;孩子遇到困难或心烦意乱时不能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就容易产生隔阂,甚至会认为是父母抛下自己,导致亲情危机。

学校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视频电话,建立留守学生家长微信群,保障家长与学生能及时交流信息,传递温暖。学校还鼓励教师形成定期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的制度,真诚地与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指导家长或亲属关注微信教育公众号以正确的方式关心、教育孩子。学校让务工人员拍摄生活、工作的视频传给班主任,学校针对留守学生所在班级特点剪辑、合成反映父母外出生活、工作场景的专题片在班会课或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上播放,以“说一说”“写一写”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与无奈,学生在畅谈和书信中倾吐心声,宣泄压在心头底的话,真实、自然地表现自我;定期邀请有外出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和课堂,讲述打工生活的艱辛,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难处。同时,学校开展留守学生学习、品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在父母生日之际做一份特别的礼物或说一句肺腑之言通过微信视频通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无私地付出,让他们在外地安心工作,从而励志读书报答父母。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家庭教育中会存在许多的缺失和不当,作为教师,只有积极干预,想方设法,才能使得这些先天“教育不良”的孩子走上正常的学习和发展之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有责任与义务,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和希望!

猜你喜欢

张某亲情辅导
亲情的滋味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你非叫我跑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我能否继承同居男友父亲的遗产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