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体验之花在课堂绽放

2018-10-21王庆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语用能力有效性

王庆云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注重学生的体验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让体验之花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应把“体验性学习”“随文识字”“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整合起来。在体验性学习中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模拟“汉字听写大会”、创设故事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播放多媒体等,使学生真正爱学习、乐学习、轻松学习,从而提高小学低段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 体验性学习 语用能力 有效性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注重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过程及表达自己的机会,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低段体验性学习中显得颇为重要。而识字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础,无疑是小学低段语文体验性学习的重头戏。可以说识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学生而言是单调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把随文识字纳入体验性学习中,既可以减轻识字教学难度,又可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在新课标背景下,想要提高小学低段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应把“体验性学习”“随文识字”“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整合起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呢?现以《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級小学生这一特点,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情境,如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动画演示情境、用故事进入情境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

(一)模拟“汉字听写大会”,架起学习新生字的桥梁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模拟“汉字听写大会”的现场,听写上节课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中的”相信、抬头、青蛙”这几个词,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写得既准确又漂亮。听写环节虽然传统,但注入了比较流行的创新元素“听写大会”的形式进去,让学生对写字跃跃欲试,以这样的形式温故知新,一是检查学生对上一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二是为这一课书写生字作好铺垫,这样一箭双雕的做法让学生在听写的体验中初尝学习的甜头,使课堂回归常态又不至于枯燥无味。

(二)动画演示情境,让学生与生字交上朋友

教师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葫芦”,让学生与“葫芦”交上朋友,然后又出示词卡: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认读,巩固读音。教师板书“葫芦”,学生书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葫芦”这两个生字。这一课六个生字均为形声字,在“葫芦”的教学中,让学生说出识字方法,再点明形声字的特点,既强化识记效果,又引发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本课其它的生字,学习、巩固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三)故事进入情境,让学生与生字朋友会面

“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教师一边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一边在黑板上贴上词卡:葫芦藤(húluténg)、盯(dīng)着、邻(lín)居。教师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愉快轻松地与生字朋友相会面。

二、在朗读体验中,随文识字,激活整个学习的过程

“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阅读,边识字,主要呈现在朗读体验中识字。“随文识字”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把朗读和识字融为一体,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多次地和生字见面,将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一)初读体验,建立生字表象

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正音。在这个朗读体验的环节中,帮助学生感知字的音和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二)细读体验,灵活多样地识字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包括随文正音、随文记字形、随文解义三个方面。

(三)品读体验,识字和语用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感悟,学会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引导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如何给黑板上这些已经打乱顺序的词卡片排排序,排序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也不仅仅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地识字,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明白课文是怎样一句接一句,把小葫芦的生长过程写得清清楚楚的,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课文是“怎么写”,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三、在书写体验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练字效果

大多数教师都习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预留几分钟时间进行写字教学,这种做法有其可取的一面,那就是教学环节清晰明了,“读”归“读”,“写”归“写”,井水不犯河水,但也存在这样的弊端:第一,写字时间过于集中,不易分散写字教学的难点;第二,指导模式比较单一,属于学生自主练字的时间十分有限;第三,写字环节设置不够合理。将“写字”置于课末作统一处理,表面上看好像凸显了写字的地位,但实际上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进入疲劳状态,写字质量可想而知。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学中,教师尝试拉长练字“战线”,又读又写又导,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写字教学板块设计如下:

板块一:模拟“汉字听写大会”,听写上节课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中的”相信、抬头、 青蛙”这几个词,教师还引导学生观察和评议。

板块二:导入新课。结合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写“葫芦”,并让学生书空“葫芦”,指导写好“葫芦”。

板块三:识写“哇”和“挂”。

(一)识记“哇”

师:这句话中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出示:哇)谁来读?

师:“哇”是个语气词,得读轻声。谁再来试试?小朋友们,再瞧瞧它,

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比较像呢?

生:蛙、洼、娃、挂......

师:它们后面都有一个“圭”,你们从“哇”和“挂”这两个生字的部首中发现了什么呢?

生:“哇”是表示用口说话,跟“口”有关系,所以带有“口字旁”。“挂”字与手有关,带有“提手旁”。

(二)指导书写“挂”和“哇”

1.范写

2.引導学生把两个生字与前面听写的“蛙”作对比,“蛙”是左右相等,而“挂”和“哇”是左窄右宽。

3.生描红书写两字

4.师巡视,分别从两方面给予评价

①对写字姿势写字习惯进行评价: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

②对写字技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基本笔画、基本笔顺、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我要的是葫芦》整节课的写字环节设计反映出课堂10分钟的练字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课堂教学各环节写字时间的总和,可以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10分钟”所保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效果。

四、在积累体验中,拓展训练,培养语用能力

曾扬明老师说:“学习汉字,不能停留在读音和字形层面,而要形义结合,有效地结合课文语言的表达,其实就是学习作者是如何用字的。”要让学生学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首先教师就要钻研教材,确立好每一课的语言训练点。《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一)我会填: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叶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二)我会说:

多么的小葫芦哇!

多么的柳树哇!

多么的小路哇!

在本课的这一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体现的是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积累、运用,提高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体验性学习要凸现语文综合素养,使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体验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教师只有重视情境体验的铺垫,采用“随文识字”,并与“语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参与朗读体验、书写体验、积累体验,才能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才能让体验之花在课堂绽放,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参考》

3.《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语用能力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实现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