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8-10-21刘雪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读题定势审题

刘雪云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分析及其对策”实施了一个学期,初见成效。通过了解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后,分析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从采取多种策略,发散思维;注重转化,打破思维定势;走进生活,学习熟悉的数学;阅读训练,加深理解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一、多种策略,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理解情节是关键”,训练学生寻找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其异同,培养他们学会寻找不同的解题门径,寻求多种解答方法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具体主要有尝试、作图概括规律、操作发现、列举结果等多种策略。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作图辅助。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寻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

操作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二、注重转化,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地部分地得到克服。为了排除学生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解题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

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就像那题“一根绳长85米,第一次用去27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为了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 最终学生悟出了“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

2.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形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如上题当学生悟出了“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例:“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比原来少几辆车”就是指“一共开走了几辆车”等等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85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走进生活,学习熟悉的数学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次,注重實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切实提高实践效果。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阅读训练,加深理解

古时候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数学也需要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它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必须要认真、仔细。

一是教师自己要注意读题的方法,作出认真读题的良好示范。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中学会抓重点、抓关键词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教师那儿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那我想学生对审题也会更加关注。

二是逐步培养学生从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读题不是只用眼去浏览文字,而是要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像上题“红花有几朵?” 要注意提醒学生关键是弄清谁是1倍谁是2倍,是求1倍还是求2倍的。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他们认真读题的意识,还可以要求他们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关键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不要受题目中个别词语的影响。学生只有在审题的时候反复认真地推敲,才不会掉进编写者设下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加强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减少语文知识方面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因此“审题是个基本功,常期训练莫看轻;高度重视审题技巧,方能百战百胜步步赢。”

猜你喜欢

读题定势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