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交流,促进能力发展

2018-10-21陈定洪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习惯交流能力

陈定洪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和探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交流活动的实效性差,交流方式单一,没有挣脱传统“问答式”交流方式的束缚。相反,有效的教学交流应是多元信息的畅享,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课本)交流,生像(音像)交流,生境(环境)交流等,它既是情感的体验过程,也是意志力的磨砺过程。有效的教学交流更能凸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大胆想象,思维碰撞,绽放智慧之花,体验和谐、快乐与成功,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交流,促进能力发展呢?

一、正确认识教学交流的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必须明确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鉴于社会对于人才、个人对于自身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与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体验、价值观。

良好的交流习惯是学生经历长期稳定的交流互动才能形成的,这种交流习惯的形成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精辟地论证了习惯对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不仅提高了交流活动的实效,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另外,良好的交流技巧是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与人进行正确的信息传达与思想沟通。在教学交流中,教师要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如认真倾听,边听边想,记录重点、疑点,不随意插嘴,举手发言,小组发言谦让有序,做到先想后讲,语句通顺完整,有逻辑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为有效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

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实施有效交流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能形成积极、主动、坦诚的交流过程。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动参与交流活动的学生很少,究其原因,其一,老师在教学中总会不自觉呈现出权威性,其二,学生怕说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所以,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促使教学交流高效进行、持续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发挥爱的力量

爱是情感的催化剂,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个体,你爱他,他就会更爱你。因此,教师必须卸掉“师道尊严”的权威,全方位的去了解自己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真心的和他们交朋友,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包容他们。在交流活动中,部分学生不会倾听,老师无须做过多批评,只需表扬另一部分会倾听的学生,通过反差刺激,学生会自觉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另外,如遇表述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则需要微笑地鼓励他,耐心帮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整。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二)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成长环境、习惯爱好、智力水平上都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因为上述差异而给学生帖上“优”、“差”、“好”、“坏”的标签,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交流活动中尽可能的给能力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促使他们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交流环境。

(三)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无穷。教师要以知识渊博、能言善辩、举止文雅的形象立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敬佩你,处处效仿你。在课堂交流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师的榜样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构建出平等、和諧的教学交流环境。

三、选择适当的交流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交流模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交流模式有问答式、游戏式、操作演示式、质疑辩析式、小组讨论式、汇报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师需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学内容的交流模式,通过合理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龄段不同,交流模式不同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教学交流模式时也各不相同。

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小,学习能力弱,思维层次低,语言表达不完整,教学交流活动可选择问答式、游戏式、操作演示式等交流模式,教师是交流活动中的组织者。在问答式交流模式中,学生能学会运用完整的数学语言简单明了的表述自己想说的话;能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能学与他人实现对答沟通。在游戏交流模式中,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可选择质疑辨析式、小组讨论式等交流模式,教师是交流活动的指引者,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序发言、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在想法不同的情形下如何同他人辩析;综合众多的想法如何用简单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交流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思维层次较高,语言表达丰富,教学交流活动则可选择自学汇报式、合作探究式等交流模式,教师是交流活动的参与者、点拨者,是学生交流的合作伙伴。学生自学教材后,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新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已有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不同,交流模式不同

数学教学因知识内容、课型结构的不同,在开展交流活动时选择的模式也不尽一致,如何选择交流模式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探索每种交流模式的主要目的与作用。只有教师能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课型结构,熟练的选择有效交流模式,才能最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习惯交流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交流平台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交流平台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