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奥赛罗》中女主角主要唱段的剖析与演唱技巧

2018-10-21杨雪雁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歌剧

杨雪雁

摘 要:《奥赛罗》是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于晚期的经典作品,歌剧中最让人为之动容并熟悉传唱的声乐作品,是女主角黛丝迪梦娜在歌剧第四幕中所唱的《杨柳之歌》和《圣母颂》,在音乐会及国内外比赛中常常是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两首曲目哀伤而深沉,是黛丝迪梦娜已预感到自己的命运结局时内心的悲鸣、独白,文中对于这两首咏叹调内容的深度剖析,以及如何在结合歌剧中人物咏叹调的背景内涵,在演唱中运用声音技巧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歌剧《奥赛罗》;《杨柳之歌》;《圣母颂》;演唱诠释

歌剧《奥赛罗》作为威尔第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三部歌剧之一,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设置、音乐的处理,还是在音乐的演奏、演唱上,难度都非常大,历来被人们称为“歌剧第一难”。

巧妙地运用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将文学作品更好地诠释,另一方面在内容情节上也有了其独到的理解和演绎,对于作品的演唱也有着更深入的解读。

基于笔者有关的学习和演唱实践体会,本文从简要介绍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创作着手,分析剧情与音乐及二者在配合上的特点,并重点对女主角黛丝迪梦娜的两个主要唱段从演唱诠释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歌剧《奥赛罗》的情节简述及音乐布局

歌剧《奥赛罗》是四幕歌剧四幕,被称为是一部“连续性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时也是威尔第所有歌剧作品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代表作。为了更好地呈现莎士比亚原著的戏剧效果,保留了文学作品中对大场面以及细节方面的诸多描述,运用了丰满的音乐织体和音乐元素塑造人物性格。歌剧中穿插运用了重唱及合唱渲染气氛,营造戏剧冲突,从而使整部歌剧氛围对比强烈。尤其是主要角色的咏叹调具有鲜明的情感表现力,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心理状态的刻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幕,奥赛罗的船在狂风暴雨中驶进港口,一行人在民众的欢呼中走上码头。由于亚戈的暗中挑唆,卡西奥酒后斗殴,并因此被奥赛罗解职。第二幕,在宫堡花园中,亚戈唆使卡西奥去求黛丝迪梦娜向奥赛罗说情让他复职,使已心生疑虑的奥赛罗更相信卡与黛有奸情。第三幕,歌剧的剧情和矛盾冲突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单纯善良的黛丝迪梦娜本以为一切都会过去,仍然执着地替卡西奥求情,可是被嫉妒和焦虑占据了身心的奥赛罗却步步紧逼,顽固地认为妻子就是亚戈口中的那个娼妇。第四幕,黛丝迪梦娜的卧室。美丽动人的管弦乐引出了黛丝迪梦娜的一曲悲歌《杨柳之歌》,绝望的她又在圣母像前唱了《圣母颂》。

二、女主角的两个主要唱段及其演唱诠释

(一)人物形象特征

在上文对歌剧情节的叙述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剧中女主角黛丝迪梦娜,也对这一人物在歌剧中的处境、命运以及她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

高贵的出身让她孑然自傲,注定是万人眼中的公主,不会轻易臣服于任何人;但她却敢于冲破世俗偏见,挣脱阶级、家庭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可见是有主见、有进步思想的;执着地替卡西奥向奥赛罗求情,却不知已身陷谎言和阴谋的漩涡之中,将她的单纯、善良和正直展露无遗;面对奥赛罗的误会、猜忌和粗暴的对待,仍隐忍退让,不止一次地希望用爱情感化丈夫,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定信念。然而,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之下,黛丝迪梦娜终归是一个守着传统婚姻、爱情观念的弱女子;在残酷的权欲血腥争斗之中,她也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如此“肖像式”的人物性格特点如何在歌剧中表现出来?首先当然是剧本和音乐。威尔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唱段,生动地表现了剧中各个主要角色的形象特征和心理活动。亚戈毫不遮掩的邪恶和阴谋;奥赛罗的怀疑、嫉妒、狂怒和最终的痛悔;黛丝迪梦娜的纯真、善良、无辜和至死不渝的爱,无不在威尔第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唱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第四幕的《杨柳之歌》和《圣母颂》,就是黛丝迪梦娜最主要的两个唱段,可以说在戏剧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使人物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有了剧本和音乐之后,人物的塑造就重点要靠演唱者的声音来表现了。

(二)《杨柳之歌》的演唱诠释

在前三幕中,亚戈的阴谋燃起了奥赛罗的妒火,使无辜的黛丝迪梦娜备受折磨。第四幕一开场,入夜,黛丝迪梦娜与女仆艾米利亚在卧室里,她对自己的命运已有不详的预感,唱了一曲据说是古代传下来的悲歌,即《杨柳之歌》。根据著名音乐学家约瑟夫.科尔曼对《奥赛罗》的研究,他认为这部歌剧从第二幕开始将更多的戏份给了黛丝迪梦娜,而第四幕达到了表现女主角的顶点。“随着歌剧的进展,黛丝迪梦娜变得越来越成熟、自觉、善于表达,而且几乎激愤不已。”

《杨柳之歌》讲述了一个不幸的女孩芭芭拉为情而生,最终又被情所伤的爱情悲剧。写作手法上威尔第采用了模仿英国民谣的旋律,旋律质朴优雅,线条简单却又丝丝入扣,唱出了歌曲内容的凄凉,也吐露了黛丝迪梦娜的心声(谱例1)。

整首曲子的旋律线条都是波浪式起伏的,黛丝迪梦娜用平稳而镇定的语速讲述着这个悲伤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此刻属于她自己:“在寂寞的荒野,亦歌亦泣,那可怜的女郎……杨柳,杨柳,杨柳。她将头深埋入胸而坐,啊,杨柳,杨柳,杨柳……歌唱吧,悲伤的杨柳是我的饰花。”(谱例2)

半声演唱是《杨柳之歌》演唱特点的重中之重,用饱满的气息和运用自如的声音,完成音乐线条的连贯和声音位置的统一。随着音乐的起伏,通透却不刺耳的音色更能触动观众的心弦,引发对黛丝迪梦娜的深切同情。尤其是那三声对杨柳的哀叹,似是将内心的哀伤与绝望吐露了出来。“salce”(柳树)在意大利语中是悲伤的代名词,柳枝低垂,象征着低沉的心情和哀伤。黛丝迪梦娜三次叹息,三次吟唱“salce,salce,salce”。而数字3对基督徒具有特殊的含义,因为《新约》中记载,耶稣死后三日复活,所以数字3在圣经中代表“新生,重生之意”。威尔第在这里用三声“salce”表现了此时黛丝迪梦娜绝望又不舍的心情,天真單纯的她相信爱情,却最终被爱情所伤,或许到死的那一刻都不会知道,是什么让她心目中伟大的英雄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她乞求上帝让奥赛罗回心转意,也充满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与芭芭拉同样的命运,同样的悲剧,《杨柳之歌》不仅唱出了黛丝迪梦娜的心声,也串联起了整个悲剧性的另一个音乐动机,预示了悲剧的结尾。

第一部分唱完后,黛丝迪梦娜突然变得焦虑,询问艾米丽亚是不是奥赛罗快来了,旋律和节奏也变得紧张,表现出此刻黛丝迪梦娜既想见、又怕见奥赛罗,伴奏由原本稳定的透明织体,转变为稍急促的密集型织体,却还是如此起伏的旋律:“虽然花园满布小桥流水,她的心却悲伤叹息,从眼里流出的竟是苦涩的泪。啊,杨柳,杨柳,杨柳。歌唱啊,悲伤的杨柳是我的饰花。”同样的旋律和唱词。但演唱强度较之前减弱,音色也恢复刚开始时的平和。

紧接着节奏和旋律变得明快起来:“小鸟从暗枝飞降到甜蜜歌声,从她眼中涌出的泪水震撼山石。好可怜的芭芭拉,她最后唱道。他为光荣而生,而我是为了爱。”最后这句话是黛丝迪梦娜对二人感情的总结,也表现了她的绝望,一个高音持续弱音并延长减弱,像烛火一样渐渐熄灭,紧接着第四部分黛丝迪梦娜出现了幻觉,以为有人在哭泣,在敲门,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无疑是恐怖的感受,表现了最后一线希望的破灭。

(三)《圣母颂》的演唱诠释

艾米丽亚也走了,满腔冤屈和愁绪、几近绝望的黛丝迪梦娜独自跪下,向圣母玛丽亚祈祷,借此将一切不幸暂时遗忘,让痛苦的心灵平静下来。也许黛丝迪梦娜此时还存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借助神明让这一切不堪的过往烟消云散?这正是演唱这首咏叹调的情感基调,即虔诚,心怀敬意,充满希望,渴望宽恕。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可以看出黛丝迪梦娜也在变得不断成熟,更善于表达和控制内心情绪的波动。

整首《圣母颂》运用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基本都是同音反复,虽然有围绕主音的四度音和五度音的出现,但是整体基调仍十分平稳,唱词和旋律更加符合祈祷的口语化语速和语态。表情的控制也是根据歌曲的戏剧性变化,既不能太夸张同时又要制造舞台张力。“表情是一个音乐家的成功因素之一,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除了天才与技术上的卓越、修养上的高深外,表情占及其重要的地位”。通篇没有大的起伏和强弱的变化,声音的控制也始终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但是需注意的是唱词的清晰,语感的连贯以及语调的变化,与宣叙调不同的是将口语化的唱词与连贯的音乐线条相结合,一句句的祈祷词,从e1渐强上到高八度的e2,突弱,在pp的微弱音量上持续并延长,最后深情的又一次唱出“Ave Maria”,乐队随之安静地结束,营造出静谧圣洁的意境(谱例3)。

三、结语

演唱者对歌剧唱段的演唱诠释,必须要建立在深刻体会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基础之上。以剧中的女主角黛丝迪梦娜为例,她纯真、善良,冲破偏见和束缚追求真爱,不料却成了权欲争斗阴谋的牺牲品,被心上人奥赛罗混杂着自大与自卑、偏执与嫉妒的人性弱点所害。黛丝迪梦娜在歌剧第四幕中的两个唱段《杨柳之歌》和《圣母颂》,是她已预感到自己的悲剧结局之时内心的悲鸣、独白,其中的深沉、哀伤令人为之动容。通过对唱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特点,其后再仔细斟酌、确定如何运用声音的音色、音量及与之相关的气息、咬字吐词等来进行表演。

好的演唱诠释,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使人物内心情感得到更好的传达,使歌剧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更令人感动和震撼。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科尔曼 著,杨燕迪 譯.作为戏剧的歌剧[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92.

[2]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75.

猜你喜欢

歌剧
乔纳斯•考夫曼及桑德拉•拉德瓦诺夫斯基将领衔苏黎世歌剧院2022-2023演出季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为什么歌剧演员都很胖?
歌剧中的“折子戏”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当代中国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
音乐小百科(四)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