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角下传统工艺的深度开发与价值提升研究

2018-10-21李兵何智卿李明俊黄子妍陈祥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价值文化

李兵 何智卿 李明俊 黄子妍 陈祥

摘要:本文通过对来凤县当地漆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当地漆筷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在地域文化视角下,指出来凤漆筷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以及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来凤;漆筷;深度开发;价值提升

一、来凤漆筷的发展现状

来凤漆筷有据可查的制作历史,已有近两百年之久。多年来,来凤漆筷已获得多项荣誉奖项。在遵循传统手工技艺的前提下,如何将本地的土家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到漆筷之中,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从而提升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解来凤县漆筷在当地县区的知名度,以及当地居民对漆筷文化的熟识度,以当场填写并收回的形式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来凤县当地居民,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98份份,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无效问卷32份。调查的人数中男性74人,所占比例为44.58%,女性92名,为55.42%;20岁以下人员26名,占比15.67%,20~40岁人员51人,占比30.72%,40~60岁人员47人,占比28.31%,60岁以上人员42名,占比25.30%。

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如表1和表2:

数据显示,男性中听说过漆筷的占比75.68%,女性中听说过漆筷的占比69.15%,可见,大部分当地居民均知道漆筷。在年龄分布上听说过漆筷的,20岁以下比例为7.69%,20~40岁比例为80.39%,40~60岁比例为85.11%,60岁以上比例为69.05%。同时,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是否使用过漆筷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关系较大,20岁以下的人很少使用过,20~40岁的人中有30%左右使用过,40~60岁的人中有45%左右使用过,60岁以上的人中有50%使用过。

表3数据显示,只有30%左右的居民知道漆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市场现状下来凤漆筷的局限性

(一)产品小众,文化认可和接受程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大众普遍乐于接受“潮流”,而非来凤漆筷这样古典朴素的文化产品。

相较于福州脱胎漆筷、扬州漆筷等中国四大漆筷,来凤漆筷种类单一,素雅低调,漆筷文化的土壤在来凤当地较为贫瘠。加之人们对来凤漆筷与普通漆筷的识别鉴赏能力有限,来凤漆筷文化影响范围小。

(二)低价位替代品市场冲击强烈,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来凤漆筷的优点在于样式尊贵,防潮防蛀耐高温,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近些年多种不同材质的筷子均可做到以上几点,且原材料成本低,可批量生產。如陶瓷筷子,陶瓷筷子易于清洁不会受潮和滋生细菌,表面采用激光镭射加工,花纹精细,图案丰富。与陶瓷漆筷相较而言,来凤漆筷优势不突出,劣势较为明显。

(三)与市场匹配度低,需求低

2006年,来凤漆筷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尽管在香港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却并未真正走出国门,总体而言只在国内的小工艺市场徘徊。来凤漆筷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楚天精品”为己任,主要定位在中高端手工艺品,价格较高,主打政府层面和旅游市场,然而受政策和旅游经济环境影响,两个主要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大额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漆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来凤漆筷未能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做好宣传推广,因此线下销量有限,线上知名度也不高。

三、来凤漆筷的定位

(一)来凤漆筷的传统定位

在市场和销售渠道上,来凤漆筷长期以来因其人工成本的不可替代性导致相对高昂的价格,价位一般在300元以上,主要市场为政府部门和旅行市场,销售渠道为政府专供渠道和旅游区精品店,不走平民大众路线。但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层面市场紧缩;旅游市场方面,相比知名度不够的来凤漆筷,消费者在纪念品的购买选择上更倾向于来凤的凤头姜或者恩施玉露茶。所以这两个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大额的消费需求。

产品在制作上沿袭古法,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稳定,因而品类单一、风格固化,缺乏设计上的突破与创新。

(二)来凤漆筷地域文化下的再定位[1]

1.市场定位

来凤漆器企业应当全面开拓新市场,在引进先进科学设备以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降低产品售价,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增加产品的影响力。同时,在旅游市场上应当改变宣传策略,扭转不利形势:主打“土家特色”,针对对土家文化有了解、感兴趣,追求生活品质,有一定审美情趣的游客进行宣传,在旅游市场上占领高地。

2.产品定位

来凤漆筷应当抓住其绿色环保、民俗工艺等优点全面开拓市场,结合来凤漆筷防水防蛀的主要优势,厂家可以推出样式简单,不求繁琐的装饰环节,以保护功能强大的漆料为功能需求的家用筷。同时引进先进科技设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售价,让漆筷进入寻常百姓家。

3.品牌定位

来凤漆筷应当主打文化牌、绿色牌。来凤漆筷沿袭土家风俗文化,具有浓烈的民族情怀,其精打细磨的传统手工技艺符合现在人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召唤。其次,其制作流程的人工、绿色无公害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来凤漆筷应当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产品品牌的再定位。

四、地域文化视角下来凤漆筷的价值分析

(一)地域文化视角下来凤漆筷的经济价值

1.聚合产业链,造福本地经济建设

来凤漆筷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可在延长产业链后升级为文创商品,产业链较长,直接或间接涉及三大产业。其中,生产加工漆筷的原材料(金丝桐油、利川坝漆、竹、木、贝壳等)属于第一产业;来凤漆筷的生产包装及成品销售属于第二产业;漆筷文化所带动的当地旅游、物流、文化研究与传承等属于第三产业。

2.提高资源附加值,推动旅游业发展

随着来凤漆筷制作技艺申请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近些年来,宣传文化部门加大了对来凤漆筷的宣传弘扬力度,采取电视、图片、文字、网络等手段,使来凤国漆筷这一工艺美术之花在中央、省电视台、国家、省、州党报、重要的经济刊物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得到宣传,直接提高了来凤漆筷的知名度,间接提高来凤县的知名度。当地气候宜人,景区眾多,文化风俗独到,特产多样,来凤漆筷的传播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3.促进就业,带来社会效益

来凤漆筷产业为40万人口的来凤县提供大量创业、就业机会,解决县内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同时,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群体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社会问题,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地域文化视角下来凤漆筷的文化价值[2]

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与普通物质产品不同的是,它的核心价值不是其外部价值,而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

1.来凤漆筷文化价值表现的主观性

来凤漆筷的文化价值寄寓于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工匠的精神劳动之中,受制于受众的文化接受水平与文化欣赏能力,表现在受众的精神体验和思想感受,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表现的主观性,如果来风漆筷的文化价值不能真正被人们接受,那么漆筷文化将无法得到传承,将直接导致这一文化根基的消失。

2.来凤漆筷文化价值的社会性

来凤漆筷是土家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客观事物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来凤漆筷的产生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推动者社会的发展进步。

3.来凤漆筷文化价值的不统一性

文化产品是多样的,文化价值也是多元的。举例来说,土司文化对其时恩施土司贵族文化价值很高,但对于受压迫的平民百姓来说文化价值很低。制度后期,土司文化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有碍国家统一,遂废除,于是它的文化价值不复存在。2015年土司制度申遗成功又抬高了该制度的文化价值。这说明文化产品从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受众的角度来看,其文化价值是不统一的[3]。

五、基于地域文化的来凤漆筷发展对策

(一)品牌形象与文化再造[4]

文化馆资料显示,从清朝同治年间的来凤县志可以看出,有哭嫁和甩筷子的仪式,说明漆筷文化是从当时嫁娶仪式而来的。民间调查显示,老百姓大多认为漆艺用于涂刷棺木以及其他家具,可见漆筷文化的传承度不够。建议对漆筷文化进行一个重新的、细致的再塑造、再展示,在百姓面前呈现一个完整的漆筷文化。

(二)专业人员的培养

来凤漆筷主要在小作坊集中生产,新匠人从老匠人处摸索学习制作,其技能的高低取决于老匠人的制作水平和新匠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生产制作标准不够明确,导致不同匠人生产的同一产品在规格和质量上差异较大。对匠人的培训不到位,优秀传统技艺得不到完全继承,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技艺的传承革新,建议相关技能大师可以总结归纳生产技艺,形成体系,方便教学传承。因此,传承人更应该深入了解学习漆筷历史,努力钻研漆筷的创新与发展,以传承漆筷文化为己任,同时将相关技能及理念进行教授、宣讲。

(三)完善生产环节

尝试制作更多种类的漆筷,对产品形象、寓意从不同方面定位,做到与时俱进,做到更为方便实用,如推出情侣筷、节日筷、卡通人物筷等,同时在利用漆筷本身防水、防蛀、美观的基础上尝试更改样式、稍变制作工艺、更换装饰原料来丰富漆筷品种。

漆筷制作企业承担着设计选材、取漆炼漆、制作加工等全部的生产过程,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一个人负责所有步骤,没有分工协作,因此建议加强协作分工,流水线作业,形成上下游生产关系,同时可缩短生产周期。

(四)利用新媒体加大营销推广

商家可在微信平台、微博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此类宣传的优势在于,其需要进行官方认证,内容规范,信息受到保护,内容丰富,线上线下拥有广泛的受众,针对微信、微博的认证对提升企业的信任度很重要,所以应当尽早通过微信、微博认证[5]。

参考文献:

[1]董明慧.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中州学刊,2013(9):10.

[2]李祖明.传统知识视野下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J].知识产权,2009(1):38.

[3]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2013(5).

[4]桑粤春.论民营企业文化再造[J].经济纵横,2001(11):32.

[5]钱炜.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定位与再定位问题[J].旅游学刊,1997(9):50.

猜你喜欢

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