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

2018-10-21尚丹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0期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高速公路

尚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高,机电系统设备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繁多,这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系统研究了国内外设备管理发展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备管理;发展;维修;问题

1 国外设备管理发展及研究概况

自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设备的管理工作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设备管理学科。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刚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的简陋,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并且由有经验的操作工人自行修复,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的数量和复杂度增加,操作工人兼做修理工人的工作状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逐渐从操作人员中分离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设备维修工作,随之也产生了简单的设备管理。

1.2 预防维修阶段

1925年前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设备管理开始进入防止故障、减少损失的预防维修阶段。美国提出的预防维修,其基本含义是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即在设备使用中加强维护保养,预防发生故障,尽可能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作预防维修,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維修费用。在美国提出预防维修的概念后,在30年代和40年代,前苏联开始推行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称为“计划预修制”。这是一种以修理复杂系数和修理周期为基础的一种维修制度,按待修设备的复杂程度制定出各种修理定额作为制定预防性检修计划的依据,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还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

1.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界又提出了设备管理“后勤学”的观点。它是从“后勤支援”的要求出发,强调对设备的系统管理,设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其可靠性、维修性及其必要的后勤支援方案。设备出厂后,要在图纸资料、技术参数和检测手段、备件供应以及人员培训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周到的服务,以使用户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标。

2 国内设备管理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设备管理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引进阶段(1949年到 1958年)

我国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和大型现代企业相继建立,与之相应的企业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1956年在引入了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以后,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第二阶段:提高发展阶段(1958年到 1965年)

在这期间,在实行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出了“专群结合、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三级保养”、“四项纪律”、“五项要求”、“包机制”等许多好方法、好制度。严重失修和损坏的设备很快得到了整顿和修复,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87 年到 90 年代末)

设备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在十年内乱中遭受巨创,管理工作几近瘫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企业整顿,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又得到了整顿、恢复和发展。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科学方法,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新方法。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新起点。90年代以后,设备管理沿着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重点突出“五全管理”,将设备管理推向了一个高潮。

3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机电系统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着对企业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不重视设备分类、编码工作,导致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效率低。对设备进行分类、编码的目的,一是可以根据编码直接判断设备的属类信息,二是可以根据类别统计不同属类设备的个数。因此,对设备进行分类、编码是设备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很多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为了硬性的满足设备完好率的要求,更加关注的是设备故障维修的工作,而忽略了对设备进行分类、编码。这样,容易发生设备与档案无法匹配以及设备档案检索困难,实际上严重影响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2)多数高速公路机电管理部门缺少切实可行的设备状态评价机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不清,使采购、更新、专项维护、报废等工作带有盲目性。客观准确的评价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为设备的采购、更新、维护、维修、报废等工作提供依据。目前虽然针对机电设备状态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但由于设备数据管理混乱、评价方法复杂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原因,都不能有效的被机电管理部门所应用。不能准确的评价设备的运行状态,就会导致采购、更新、维护、维修、报废等工作的执行缺乏依据带有盲目性,往往成为设备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失去了原有的管理意义。

(3)缺乏有效手段预测设备故障,对设备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事后维修阶段。设备档案管理混乱,使得机电管理部门往往难以准确记录、检索设备的历史故障维修数据,再加上设备的分类粗略,故障往往是针对某一台具体设备,不利于对某一类设备的故障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使得有效预测设备故障变得很困难,绝大多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对于设备故障维修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事后维修阶段,这样既增大了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也增加的设备的管理费用。

(4)不善于总结发生过的设备故障,不能为常发设备故障建立知识库,降低了设备维修的效率。针对某一台设备建立的故障档案虽然在实际业务中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利于故障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因为针对某一类的设备故障信息在统计与分析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由于设备分类粗略,使高速公路机电管理部门得到的故障信息往往是针对某一台具体设备的,而设备的常发故障又往往在故障原因、故障影响程度和维修方法上有相似之处,这对于故障维修是有用的知识信息,不能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也会使设备的维修效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翁小熊.高速公路机电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6~10.

[2] 薛继雷,冯云洪.高速公路交通机电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9~22.

[3] 赵忠杰.公路隧道机电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30.

猜你喜欢

设备管理维修高速公路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