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2018-10-21冯婕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

冯婕

摘 要:随着我国对于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提出,美丽乡村理念是对于美好的农村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为此,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研究对整个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对于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这是增加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然后分析了美丽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1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概念内涵

美丽乡村是一种全面、综合地统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想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现阶段建设美丽乡村,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给农村一个美丽的外壳,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1.1 尊重自然,创造生态美

传统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于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规划和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

1.2 完善住房建设,创造建筑美

建筑质量的好坏、建筑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村民直观的空间感受,而民居风貌的优劣也直接决定了村庄的外在形象。住房规划应该与当地现状、文化相协调,能体现出地域特色。要求在充分了解建筑现状的基础上,有相应的导则对各方面的建筑要素进行详细的指导控制,保证住房建设后续实施的顺利进行。

1.3 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创造生活美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活的外在体现,而生活又离不开生产,美丽的乡村景观与合理的产业布局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一旦乡村景观与经济生产相脱离,就会变成一种在村民眼中孤立存在的“景观”。美丽乡村的规划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土地整合,达到集约化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

1.4 宣传传统文化建设,创造地方美

近年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增加乡村文化事业投入。如果说城市运转的灵魂是一套套的法规制度,那么乡村运转的灵魂就是其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突出乡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熟悉的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归属感。

2 美丽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

在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上,必须要将农民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不断的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而这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初衷使吻合的。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进行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传统的文化理念进行保护,真正的打造出符合农村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

2.2 生态优先

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切实做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向人们展示农村自然生态特点,以及人文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的特色来进行美丽乡村的宣传。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整合全部的资源,对于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幸福工程一起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改造,通过与不同发展项目间的结合,从而推动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3 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做好美丽乡村的规划

3.1 推进村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村镇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同时也是农村人文建设的重点。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村现有的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发旅游业等绿色产业,政府作为各项工作的带头人,要加强对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农民必要的帮助。“农家乐”、“采摘节”等生态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以后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一村一品”的提出,就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完美诠释。根据具体村庄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既保护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又能让村民从中受益,做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由于农村之前一直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在内,要积极地运用新技术,修建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增强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农村很多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民间习俗也是农村旅游业重点发展的方向,政府应大力提倡和扶持,保持村庄内原有地理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发掘当地特色风土人情,在旅游观光和服务等第三产业上下功夫,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与优势的新型乡村。同时加大对农村环保企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农村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通过这些方式,不但可以改变农村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能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3.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医院、学校等设施的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意义深远。当前,全民健身成为一种热潮,农村健身广场建设成为一种强劲的推动力,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保证了农民的娱乐生活质量。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住房布局不合理,违规建筑较多,交通建设不够完善。针对这个问题,要对农村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根据农村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处理、解决方案。加强交通建设,为农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对于违规违章建筑,有关部门要严格清查,责令在规定时间内拆除,一切规划建设严格按照洋村规划方案来执行。最后,根据住房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制定合理的住房方案,同时在具体规划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少占甚至不占农用地,对于确实需要占用农用地时,要依据规定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

3.3 美化乡村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生态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中重要的一环。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时,利在千秋。根据这一原则,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改革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由粗放型经济逐渐向精细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发展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的生态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丰富,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其发展潜力,减少甚至杜绝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宣传栏以及广播,包括当下新型的网络媒体等传播途径,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让农民从心底认可环境保护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在乡村设立环保办公室,各部门要积极沟通,团结协作,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保护环境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制定科学的环保制度,为美丽乡村建设指引方向。三是要大力提倡新材料、环保材料,运用新型环保技术,特别是进行乡村建设时,要以环保理念为先导,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效率。

4 结語

综上所述,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应该立足于农村的发展现状,以保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合理规划乡村的建设布局,积极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此来实现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村域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美丽乡村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城乡规划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践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