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8-10-21李俐莹杜卓

科技风 2018年21期
关键词:礼仪大学生教育

李俐莹 杜卓

摘要:礼仪修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历史文化和内在价值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力量,是思想观念的传承和传播者。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为的一代,因此对“95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95后”大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相关礼仪教育的看法,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和礼仪教育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探讨“95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95后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主要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7个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年龄分布为:2002年1人,2000年24人,99年204人,98年129人,97年29人,96年10人,95年2人,调查对象均为“95后”。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设《“95后”大学生礼仪调查》问卷,主要由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熟悉程度、礼仪对“95后”大学生的作用、礼仪学习途径及获得礼仪的渠道等方面构成。发放问卷412份,收回402份,收回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7.6%。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完全掌握:13.18%;一般:8085%,匮乏:5.98%。

(2)获得礼仪的渠道:网络占67.66%;实践活动占6592%;课堂讲授占46.27%。

(3)校园里不能忍受的行为:随地吐痰79.35%;脏话连篇74.88%;公共区域吸烟76.12%;大声喧哗70.15%。

(4)在图书馆或教室内不能忍受的行为:脚臭83.58%;吃零食65.92%;打电话63.93%。

(5)影响大学生礼仪的主要因素:家庭環境91.79%;自身品质81.84%;社会风气79.35。

三、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分析

在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调查中,80.8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为一般,只有13.18%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礼仪知识。而有4.98%的学生觉得自己了解的礼仪知识很少。在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看法的调查中,85.5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总体是好的,个别差;6.4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很高;有7.9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大多数很差。由此可以说明,“95”后在礼仪修养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

(二)礼仪修养水平较低、满意度差的原因分析

1.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

礼仪修养主要是在学校和社会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很大程度上礼仪修养水平受到诸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影响。在本次调查中,95后大学生认为家庭环境对礼仪修养的影响最高,占到了91.79%,社会风气和学校教育分别为79.35%和77.86%。由此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传递正确的礼仪信息、是否进行正向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礼仪素养形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否是学生践行礼仪行为的榜样,是否进行相关礼仪教育也是影响学生礼仪素养养成的因素。社会环境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道德思想意识与现代生活方式交叉并存,“95”后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多元化发展,受到多种思想浪潮的冲击,从而大学生的认知、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受到影响。

2.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模式我国采取的多为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主要关注点在学习成绩,素质教育培养和完整人格塑造方面容易被忽略,因此造成礼仪修养教育的欠缺。在获得礼仪的渠道调查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实践活动、电视广播中获得利益方面的知识,而课堂讲授只占了46.27%,与道德和法律规范不同,礼仪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学生即使存在失礼的行为,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道德方面的谴责。在礼仪教育培养方面,有的学校完全忽视礼仪的相关课程,有的学校礼仪教育往往流于表面,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礼仪的内涵。

(三)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

1.开设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

本次调查显示,59.95%的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礼仪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有很大影响。礼仪修养不仅能体现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精神与文化教育体系在大学生课程设置中非常有必要。应对全体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开展礼仪文化教育,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使学生能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利用礼仪课程普及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训练,使学生能把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2.创建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校园应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在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中,65.92%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礼仪知识,提升礼仪修养。通过个人礼仪行为评比“文明之星”、班级整体文明行为评比“文明示范班级”、开展“明礼诚信”等活动,营造学习文明行为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践行礼仪行为。利用橱窗、展板等广泛宣传礼仪知识,用餐排队、见到师长问好、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文明礼仪行为,创建积极践行礼仪的校园氛围。

3.利用社会媒体的宣传资源

65.42%的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渠道获得礼仪知识,67.66%的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得礼仪知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电视广播渠道可以通过“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等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方面可以通过相关企业号和文章推送给学生,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4.发挥教师示范礼仪的作用

教师礼仪是良好素质的体现,直接代表了教师的形象。洛克的教育观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和示范性的影响,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所以必须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应为人师表,仪表得体,时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娟慧.从国人旅游素质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0(12):201202.

[2]冉燕.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3):163165.

[3]魏玮.浅谈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才智,2016(27):146147.

猜你喜欢

礼仪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筷子礼仪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礼仪篇(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