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乡八千教师手绘扶贫攻坚画卷

2018-10-21余娅刘政

科教新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涛宁乡第一书记

余娅 刘政

5月9日,记者在宁乡市道林镇见到了因“手绘扶贫地图”走红的扶贫干部——道林基地校派驻金石村“第一书记”熊友泉。

道林镇金石村共有贫困户86户200人,分散居住在面积16平方公里的山村里。3月份驻村扶贫以来,熊友泉一边走访贫困户,一边将走访路线手绘成地图,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农田、道路、山丘、鱼塘等地理事物,并标明贫困户家庭所在位置。熊友泉告诉记者,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他希望扶贫工作也能有章可循,做到扎实高效。

宁乡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科科长李兰芳介绍,今年以来,宁乡市教育局紧跟部署,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教育系统动员全体在编在岗教师投身扶贫攻坚战,8200多位像熊友泉一样的驻村干部和扶贫教师,正在用巧手绘制一幅扶贫攻坚的动人画卷。

帮扶队伍 幼教“女兵”挑大梁

年近40岁的龙静是宁乡市幼儿园的一名幼师,去年年底,她在生育二胎时遭遇难产,早早地诞下了妊娠6个月的宝宝。孩子抢救了过来,但龙静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从前。

今年3月,宁乡市幼儿园召开脱贫攻坚动员会,龙静主动请缨,加入结对帮扶队伍。

宁乡市幼儿园副园长成奋拿出结对帮扶花名册,全园42位老师对口帮扶喻家坳乡44名贫困户。“龙静、谢丹、刘赛芬、尹金平……她们都是刚生产完不久的妈妈,有的本来还在休产假。”成奋告诉记者,幼儿园女老师居多,42位帮扶教师中,有35位女教师,“我们的扶贫队,‘女兵挑大梁”。

巾帼不让须眉,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3月份以来的两次集中走访,没有一名帮扶责任人缺席。刘赛芬带着年幼的孩子,拉上公公婆婆一起去扶贫;龙静说动幼儿园周边的餐馆老板,为贫困户养殖的土鸡打开销路;老师们把贫困户当作朋友、视为亲人,经常联系、时时挂念……幼儿教师的体贴细致,让这支队伍有了温柔的力量。

“第一书记” 要从头学用心做

宁乡市教育系统共派出39支驻村帮扶工作队、40位驻村“第一书记”。双江口基地学校副校长姜月华,是双江口镇基地学校派驻该镇槎梓桥村“第一书记”,他笑称,“扶贫跟教书大不一样,好多东西要从头学起。”《结对帮扶工作手册》《教育扶贫专项政策口袋书》等扶贫资料,每位“第一书记”都必须烂熟于心。

姜月华说,“光是教育扶贫,就有学生资助政策、雨露计划等内容,具体到贫困户所在家庭学生,我们要摸清他们的实际情况,再根据扶贫政策,确保每一项补助发放到位。”

第一书记要懂政策、懂方法,更要有一颗热心和满腔热血。

金石村“第一书记”熊友泉在他的《驻村日记》里写到:“4月8日,走访贫困户蒋某,了解他的小女儿在道林中学读寄宿,回来后落实其补助有无发放到位”“4月13日,走访贫困户张某,回来后思考如何为张某在宁乡九中读书的孙子送去温暖”“5月8日,和贫困户谭某在家待业的儿子进行交流,和他商量养殖致富是否可行”……

正如熊友泉所言:教书时,我们是老师,教书育人是主业。做扶贫,我们是老师,要做好引导;是家长,要把好方向;还是保姆,要护好航。

以“善”扶贫 伟大事业助成长

最近一段时间,善山岭中学的老师周末、节假日回家,都会带上从贫困户家里买来的蔬菜、土鸡、鹅蛋等农副产品。該校22位结对扶贫的老师,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结对贫困户的农产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

善山岭中学校长周勇波说,“学校以‘善文化立校,在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扶贫与‘善文化相结合,在帮助贫困户的过程中,学校师生也有极大的收获”。

善山岭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小涛(化名),平时特别调皮捣蛋。今年春季开学,初一年级的邹丹老师参与了结对帮扶,一次周末走访贫困户时,她带上了小涛。邹丹回忆,“看到同龄的孩子,不因为家庭贫困而自暴自弃,而是坚持学习,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小涛的心灵受到震动,回校以后,思想和行为都有了转变,还主动要求我下次走访再带上他。”

周勇波告诉记者,善山岭中学倡导以“善”扶贫,组织学生为贫困户打扫院子,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和贫困户家的孩子交朋友,让学生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得到成长。

猜你喜欢

小涛宁乡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铁砂掌
小涛长大了
月览天下
我的爸爸
宁乡市中小学开学微信缴费全覆盖“智慧教育”持续推进
小荷初露
驻村第一书记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