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道路绿地设计策略

2018-10-21徐文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1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

徐文

摘 要: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道路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内涝。通过城市道路改造.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可以减少地表水污染,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绿地设计

1 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涌现,流域天然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状况被急剧改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常道路硬化用地面积会占到15%~20%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因此可以通过城市道路改造,进行一系列设施设计,提高道路绿地的渗蓄能力,最大限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以此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2 道路海绵绿地设计思想

国家住建部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简称“指南”)中倡导各地以根治城市内涝顽疾为目标,科学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一步步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城市道路绿地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将会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更新建设。道路海绵绿地设计包括设置优化目标,首先是考虑了生态原则,并且提出基本原则和设计措施,把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最终目的是实现下雨时能够吸水、存蓄水、渗透水、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让雨水在城市里得到积存、渗透和净化,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3 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3.1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城市建设需要、改善生态环境,2012年前后建设部发布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技术规程》和《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规范规定透水混凝土路面应满足道路路面使用功能,并满足透水、抗滑、降噪要求。透水沥青路面组合形式分为三种,分别是:

(1)路面水进入表面层后排入临近排水设施。

(2)路面水由面层进入基层(或垫层)后排入临近排水设施。

(3)路面水进入路面后渗入路基。前两类主要用于需要减小降雨时路表径流和降低道路两侧噪音的新建和改建道路,解决了“排”和降低路面径流和噪音的问题,但是未解决“渗、滞、蓄、净”的问题。第三种形式路面水渗入路基,但规范要求路基土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7×10-5cm/s的公园、小区道路、广场和中輕型荷载要求的道路可采用该路面形式,也就是说在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车流量大的重型和超重型荷载条件下不能采用透水路面。随着低影响开发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部门重视,建议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环保、强度高的沥青路面材料。

透水人行道要求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土的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3mm/s,且渗透面距离地下水位应大于1m。人行道及绿化带满足“渗、滞、蓄、净”相对容易一些,但人行道与绿化带毕竟才占总道路面积25%~40%,为满足道路车行道整体功能,靠近车行道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也都设置了防水系统,不能有效解决“渗、滞、蓄、净”的问题,所以整体解决道路路基范围内“渗、滞、蓄、净”是处理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3.2 道路海绵绿地路面设计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绿化带标高大多高于道路标高,使得在雨水控制与利用构思上主要在于“排”上,先从绿化带汇入路面,然后再汇入道路中的排水系统,其忽略了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对排水系统增加了负担,同时还让绿地中的泥水污染路面。根据道路海绵绿地设计理念,我们将从道路标高、路牙石切口和雨水种植池等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道路标高的设计,为了收集雨水,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淤塞下水道及河床等问题,路面标高应大于绿化带标高20cm左右,道路坡度在1.5%左右,这样的作用可以让路面上的雨水向道路绿带汇集,通过生物净化后渗入地下,同时也可以对植物灌溉。

二是路牙石切口的设计。为了让雨水径流引入雨水种植池内,应改变过去连续的道路路牙石设计,以避免暴雨发生后路牙石边上形成大量积水的现象,通过对路牙石局部进行切口,可以让雨水进入种植池内,为植物提供新的水源灌溉。

三是雨水种植沟的设计。为了提高对雨水的利用,可以设计雨水种植沟,雨水种植沟底部可以是坡底或者是平底,有倾斜的横向边坡,也有缓和的纵向坡度,便于雨水经纵向边坡汇入种植沟的最下面。

四是道路横断面的设计。道路主要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他们的功能也因此不一样,两种道路所采取的断面形式也不同,主要道路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应该首先要确保道路的基本功能,并尽可能宽的设置绿化带,一方面有利于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减小地表径流量,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

五是道路人行道的设计。人行道承担起行人通行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提高雨水渗流,在设计时,可以使用透水人行道板铺砌,基层使用透水混凝土铺砌,垫层采用碎石层。为了对路基工作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在离车行道最近的地方设置隔离层,并在人行道内设置30cm左右的碎石沟,深浅根据路基工作区深浅确定,这样就把人行道范围内雨水和路基底面碎石渗水层相连接上,可以大大实现雨水渗流。

3.3 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设计

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树池设有种植土,种植土的下部依次设有过滤土层和砾石,砾石的下部设有渗水管,种植土的上部设有陶粒。这样的布置结构能使渗透管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建议将绿化带做成低于车行道5cm~10cm的凹型形式,以便于收集雨水,在绿化带下方设置碎石盲沟,在盲沟底面,超过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后设置碎石层,反向路基底渗流。考虑凹形绿化带可能对车辆通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绿化带周边加设低矮栅栏。

3.4 下沉式绿地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花坛等)的下沉高度要求:下沉式绿地等应低于路面标高至少5~25cm,但高差不宜大于50cm(当高差大于50cm时应设置安全提示标志及防护措施)。具体下沉高度应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中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计算,满足初期(15min~30min)雨水容量且预留一定的沉淀时间(应考虑绿化带下渗雨水量)。

②下沉式绿地的的防渗水及换填土要求:由于道路上雨水集中汇集至下沉式绿化带内,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及相关规范要求,绿化带应设置防排水措施(如下沉式绿化带设置在道路红线外,可根据情况是否设置防排水措施)。为了使下沉式绿化带满足绿化种植要求且对暴雨有一定的错峰、延峰作用需要对绿化带内种植土进行改良,一般采取掺入椰糠、沙子。本项目采取掺入50%中粗砂,有试验段采用椰糠(木屑):中粗砂:种植土=20:20:60(体积比)。砂可以有效改善氮、磷的去除效果;椰糠、木屑即可促进反硝化作用。且使土壤增加孔隙率促使下渗率增大。

③下沉式绿地随着使用的时间,会使土壤渗透率下降,应每隔一段时间对下沉式绿地表面土壤进行疏松或换填。由于下沉式绿地内沉淀了较多的路面径流污染物,因此换填所产生的土壤不能随意弃放,应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4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进行运用,会涉及城市较多的部门,需要各个部门要有效地配合和协调,落实好政策及相关措施,确保城市道路实现吸水、蓄水、排水、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有效地补充城市地下水及减轻城市内涝,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传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21).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讨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