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10-21胡轶男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现状问题

胡轶男

摘要:本文伊始介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对当今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现状问题;改革对策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项基础课程,也是非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必选修课程,范围可以从泛指“五四”前后到当今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加深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概况的认知,逐步掌握我国文学各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并能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形成一套自身的文学知识体系,同时不断增强个体的自觉能动性,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内容涉及广泛

中国现当代文学从开端至今约百年的时间,其中有众多作家的作品问世,影响较大有四种流派。第一是鸳鸯蝴蝶派,从清末言情小说发展而来,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第二是荷花淀派,以孙犁为推手,培养了一批艺术追求相似的一派作家,代表作品有孙犁的《山地回忆》。第三是新月派,名称来源于泰戈尔的《新月集》,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雪花的浪漫》、闻一多的《死水》。第四是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主的一批山西作家,作品特点为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作有《灯芯绒》、《冬日的夜晚》等。时代发展促使诸多学生自身观念在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积极性持续降低。

(二)作品的时代性

文学作品不仅是作者自身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客观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样板戏,发起于1964年,有《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其全称为革命样板戏,特点是以三突出为创作原则从而去塑造无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当今学生的接受度与此类时期的审美模式契合度不高,同时作品创作显著的时代背景,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再如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是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进行创作的,主要为中短篇小说,例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王蒙的《最宝贵的》等。伤痕文艺不但自行解开身心的伤痛,还针对悲剧性的根源进行一一探究。但当今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环境无法对此类文学产生共鸣,就导致只能进行浅层次的阅读且无法深入领悟文章内涵。

(三)教学方法

教师的讲授式教学是主流的教学体现,讲授式的好处在于全面表达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方便教师进行课前备课等过程。但时代的变迁要求教师成为文化知识的引导者,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启蒙者。同时很多大学生仍延续着被动的学习习惯,难以用更好的姿态融入到大学课程的氛围中,无法领悟学习的重点,忽略主动的自我学习,更不愿去自行增加对于知识拓展的练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探索

(一)对比教学

对比是大脑中对于事物异同的分析过程,进行有比较的教学,即能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又能准确的捕捉差异点,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应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善于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当今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师而言要了解充分,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各样式的艺术形式纷至沓来给传统文学带来诸多挑战,教师要了解时代特征将学生兴趣点与传统文学进行结合。其次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中國现当代文学有很多作品,要挑选适宜的作品进行类比,要明确类比的目标。再次教师要掌握类比方式,通过两件事物,不同角度的对比,引导学生挖掘内在的本质联系,协助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并加深理解。

(二)培养能力

当今教育的方向是引导学生要学会学习,达成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求。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遵循两个过程。首先是文学理论知识掌握,文学理论是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探索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同根基要是不牢固,一切事物的建立都只是空中楼阁。要倡导对学习的理论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对于文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其次是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在课程开始前或阶段课程开始前,鼓励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预先学习,通过学生自身的角度去切入文章及作者,探索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艺术表现手法等,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反馈,因地制宜的提出自身的见解,以鼓励的方式去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

(三)体系完善

确保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良好发展,需要加快对于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课程目标的明确,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场所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反馈机制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容易忽视的方面,要确保课程体系的良好运转就需要反馈机制的健全,通过日常的教学反馈,不断对于体系中各部件进行纠偏,让课程体系趋于在正常的轨道中,要鼓励学生针对体系构建勇于提出自身的见解,长此以往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更加全面,解决问题更加合理,并且在今后漫长的学习和工作中会受益良多。同时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同心协力不断纠偏才能保持体系的先进性。

四、结语

教育教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做为教师肩上责任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帮助更多的学生成才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家思.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杨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现状问题
浅谈高校网球裁判的培养现状及对策
卓越计划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