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微信传播分析

2018-10-21王梦珧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播微信

王梦珧

摘要:微信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信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独树一帜。但是,微信在风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扬长避短,微信才可以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微信;媒介融合;传播

微信作为一款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新型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于2011年初由腾讯公司推出。微信的信息传递形式非常多元,包括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等,同时支持多人群聊和LBS定位等功能。微信的出现给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社交方式带来了很大变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传播理念。微信2017年的数据报告显示,在2017年,每天有9.02億人登陆微信,其中月活老年用户达到5000万人。微信使用的大众化趋势决定了微信传播的广泛性,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各类媒体开始借助微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兴起,市场和受众的“碎片化”要求传统媒体寻求新的传播方式,而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拉动外需,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在多样化的互联网传播中,微信传播脱颖而出。

一、微信的传播特征

首先,微信传播以熟人为基础,由点到面,由内向外。微信中的好友最主要来源于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等身边熟人,传递消息方便;信息由一个朋友圈传向另一个朋友圈,速度快,范围广。微信推出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让用户在自己的朋友圈活跃的同时,有机会认识同城同好的陌生人,传播则更为广泛。微信最基本的传播模式就是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并且微信是基于熟人朋友的强关系传播,一个个体发布的信息会发生原子裂变效应,迅速扩散、渗透到一定区域甚至全社会。对信息传播来说,这种基于强关系的点对点传播到达效率更高,且基于真实生活具有某种共同性,意见等方面的趋同性更高,对信息的认同性、接受性更好,效力更大。

其次,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为微信传播提供了隐私性与大众性兼具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是一种自媒体平台,每一位成年受众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可以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受众通过关注公众号接收其推送的消息,关注人数越多,传播范围便越广;在之后的发展中,微信在公众平台中推出了服务号功能,让用户得以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获得私人化的服务,公众号这一新型的传播方式给予了用户极大的权力,传播点对点,具有私密性,引领了“全民创作”的风潮。

最后,传统媒体与微信的结合赢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纸媒等传统媒体虽日渐没落,但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还是当今新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大量的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开始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向受众传播新闻,并开辟新板块吸引互联网用户。例如,人民日报的订阅号关联了同名小程序,让受众接收到最新新闻的同时也可以向所在地区领导反映意见,让这一官方媒体更加“接地气”。在2018年7月的全国微信公众号百强排名榜之中,人民日报居于首位,总阅读数为6350万+,平均阅读量为10万+,WCI为1722.29。在前十名中,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在列,权威性内容和数字化渠道相结合,打造出了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不再面临窘境。

二、微信的传播现状

(一)媒介兼容,精准抵达受众

微信小程序以其功能多、免安装的特点在用户中广受好评。截止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突破4亿,渗透率达到 43.9%。根据发布的《微信小程序洞察报告》,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户从2018年1月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到3月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户突破4亿,渗透率达到 43.9%,用户数增长潜力巨大。用户利用微信可以自主扫码,以达到支付、关联公众号等目的;商业平台及媒体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一位用户的喜好,以推送相关内容,不仅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也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网络谣言滋生,蹭热度缺乏底线

微信给予了用户创作的权力,让每位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撰稿人,但这也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再加上熟人聚集的朋友圈这一温床,网络谣言开始滋生。2018年8月,随着我国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有人在微信群发布消息称“郑州多人感染猪病毒死亡,有的猪场猪大批被埋葬……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为了您的健康,家禽少吃。”此谣言经广泛传播,引起恐慌。不实信息具有危害性,辟谣也需消耗大量成本,消除网络谣言,必须以完善微信的法律法规,加强微信平台的监管工作为基础。

2018年5月11日,微信公众号“二更食堂”的推文《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因存在不当内容,遭多位读者举报,导致文章被下线。目前自媒体监管不严,为了蹭热度而打破底线,让新媒体的信誉度大打折扣。加强媒体人自身素养,优化自媒体的传播环境,才能积极引导受众,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微信是媒介融合的产物,离不开媒介融合的滋养。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它还需创新的推动和道德与法律的支撑才能走向成熟,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燕,李天龙.社交与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微信传播[J].现代教育技术,2015 (7):121-121.

[2]靖鸣,周燕,马丹晨.微信传播方式、特征及其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4 (7):42-42.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传播微信
微信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