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题出版的路径探索

2018-10-21卢宇姚锋陈燕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探索发展

卢宇 姚锋 陈燕

摘要:主题出版持续发展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各出版社都在积极探索主题出版的优质路径。本文从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的思考等三方面来分析与探索主题出版的路径。

关键词:主题出版;发展;探索

2018年1月19日,中宣部办公厅和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通知确定了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选题出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选题重点。同时,通知要求规划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今后几年重要时间节点选题出版工作。强调各出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把好政治导向关、强化阵地建设,贴近现实、突出原创出版,提高出版质量、扩大吸引力影响力,严格出版程序、讲规矩守纪律,确保主题出版工作抓出特色、形成亮点、取得实效,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主题出版源起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主题出版工程,并正式提出了主题出版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聚焦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围绕其中涉及的重大理论,热点事件,重点题材等开展的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市场营销活动。其基本作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动员全社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

二、主题出版的发展态势

(一)历程回顾

从2003年到2018年,主题出版走过了15年的历程。据统计,刚开始的几年,全国每年主题出版项目二三百种,而“十二五”期间主题出版选题申报数量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同时也朝着优质、精品主题出版的方向前行。2017年5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出版物出版工作情况,公布了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97种,其中包含《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成就》《全面从严治党这五年》等图书77种、《红色家书》《中国故事》等音像电子出版物20种。[1]

(二)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据《2017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2017年,有17种主题出版图书年度累计印数均超过100万册,占年度累计印数100万册及以上一般图书的29.3%;8种主题出版图书进入印数全国前10。全国共有176种主题出版图书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其中,新版图书166种,内容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等诸多领域。

(三)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数量规模和质量的矛盾。主题出版的定位决定了主题出版的内容在同一时间节点会产生同质化现象,跟风选题会比较多,如果没有精心策划布局,就容易造成选题角度雷同、缺乏新意,难以达到质量上乘。目前大部分主題出版项目还是集中在党史、军史、国史的题材,对于新的热点关注不够,资源储备不足。虽然出版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主题出版物,但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立体开发,品牌化、系列化不够,没有把一个好的资源做透、做足。

二是严肃性与大众化的矛盾。围绕同一个题材的出版物比较多,题材冷热不均,思路不够开阔。大部分集中在当年热点问题、时间节点题材,对长远的主题出版项目关注不多,对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的礼赞等题材的关注远远不够。很多主题出版选题理论性强,把握不当就流于说大话、空话,让读者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接地气的主题出版通俗读物在市场上还是较少。

三是时效性与长效性的矛盾。主题出版有很多是踩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没有很好的整体策划,则很难形成长效产品。虽然主题出版的内容形式有所创新,但双效产品不多。许多主题出版产品还没有转化成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产品。

三、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的思考

(一)紧跟时代步伐,精准定位主题出版项目

主题出版项目必须是重点出版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惠琳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一文中指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坚持党性原则的体现;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坚持出版“二为”方向的体现;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全面发挥出版功能的体现;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2]因此,出版社的主题出版项目都要力争申报上国家或省级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即使没有遴选上,出版社自身也应该将主题出版项目定位为出版社的重点项目,全流程按照重点项目的运作模式进行。

主题出版项目必须是精品出版项目。所谓精品就是精心创作的作品,上乘的作品。精品出版是出版社立足市场、塑造品牌形象、稳定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精品出版物应该至少满足其中一条:具有一定的学科引领和学术创新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创新和知识传播价值;精准地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需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多样的、健康的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上乘的大众读物。同时,真正的精品出版物也是天然具有国际化、数字化潜质和前景的。

主题出版作为精品出版的一个分支。各出版社在申报主题出版的时候,就应该把申报项目作为出版社的精品项目来运作。

(二)领会中央精神,赋予主题出版特别的属性

一是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题,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主题等。从广义而言,还应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题;宣传科学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精神需求的主题等。

二是具有阶段性、时代性特征的主题。如: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主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总结与宣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主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纪念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广义的,还应包括:国家重大改革课题和重大工程及活动的有关主题。如:经济转型与创新的相关主题;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相关主题;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脱贫、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方面的主题以及有关展示地方特色经济与文化成就的主题。

(三)策划先行,传承创新齐头并进

选题策划是源头。好的题材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主题出版项目应是既能上天也能入地。所谓上天,就是在主题出版策划之初,应有意识地从高处立意,从大处着眼,使选题一开始就能接上天线;所谓入地,就是应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寻找最贴近受众的叙述方式,让作品本身彰显魅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应根据不同类型选题,不断创新选题思路,不断优化选题方向,既可以考虑宏大叙事,又可以考虑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着手,做一些接地气的主题出版通俗读物。

规划先行是基础。根据国家对主题出版的要求,对于主题出版项目尤其是踩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节点的选题。比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选题要求专题备案,给专家审读预留时间,因此要早谋划、早运作、早备案,给出版各个环节留出充裕的时间,才能确保在计划的时间点完成出版工作。

全程策划是保障。好的策划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策划,更体现在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策划,从书稿作者的选择,书稿内容的取舍与把关,服务于内容的版式设计,吸引读者眼球的封面设计,成书期间及成书后的产品宣传,都需要好好策划。根据不同产品的特质,还可以考虑数媒联动,让图书产品形态的丰富性助力图书的推广与传播。

组织保证是动力。要做好主题出版,就应建立和完善主题出版选题组织策划和出版机制;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应把主题出版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主题出版项目的完成;应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把握导向、加强质量监管、动态追踪进程;应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内容质量上乘,编校质量过硬、装帧质量精美、营销渠道通畅。

(四)重视自身特色,量身定制彰显出版社特质的主题出版项目

国家对各出版社的出书范围都做了明确的分类,各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了作者资源的积累和编辑资源的积累。出版社应该根据自身资源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策划符合本社发展方向,彰显出版社特質的主题出版项目。这样做一是避免选题雷同,二是彰显个性与特色,三是有利于选题的深度开发。比如大学出版社则可偏重学术底蕴,文化传承与创新,即不固守大学象牙塔,而是主动融入社会发展主流、出版主流中;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主张,选择适合大学出版社适合做的主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借势借力,为主题出版提供资金保证

应抓住申报国家重点选题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申报以及省级重点出版物申报、省级重点出版物资助的时间节点,积极申报,力争得到国家和省局的支持,让主题出版有更充裕的资金和底气,有更好的资金环境,从而能从出版源头抓好质量。

(六)营销创新助推广

主题出版图书的营销工作不可忽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做好主题出版物的营销工作。

一是常规渠道要用够。出版社一是要抓住新华书店这个传统阵地,二是要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民营书店的宣传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出版物宣传活动,联合将主题出版物推到读者的眼前。

二是网络渠道要用透。出版社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主题出版物。如将主题出版物的精彩部分图片化、碎片化,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热;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组织线上读书活动,建立读者社群,让读者深度参与到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和讨论中来,获得代入感和成就感,并通过各种鼓励措施让读者自愿通过自媒体渠道传播。此外,将图书信息发布到出版社的网站和有影响力的网站,如当当网等。对于接近普罗大众的通俗性主题出版物,可以考虑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三是传媒渠道要用好。主题出版物出版前后,请责任编辑写编辑手记,请专家写书评,请读者写读后感,必要时还可以组织专访,在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文,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效应。

总之,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式,为主题出版开创一条生机勃勃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长效之路。

参考文献:

[1]郝天韵.主题出版传播时代最强音 重策划、瞄市场、出精品[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9-04.

[2]周慧琳.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J].出版参考,2017 (01).

猜你喜欢

探索发展
区域发展篇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