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电线路运维中红外测温技术的运用分析

2018-10-21褚亚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18年30期
关键词:红外测温技术具体运用

褚亚杰

摘 要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电力的需求量也因此日益增加。一旦电力供应被中断,便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重大的影响。因此,若想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状态长久稳定,电力企业对输电运行维护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输电线路运维;红外测温技术;具体运用

1 红外测温技术概述

1.1 红外测温技术概念

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它的技术本质是红外线技术,即對检测设备进行测温,以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的技术,其技术原理是:通常情况下,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这些原子和分子都是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的,所以说,原子与分子迥异万千的排列形式形成了差异化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在物体中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而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热量,这些热量会给外界带来辐射,同时也被称为热辐射现象。而红外测温技术就是对物质辐射出来的热量进行检测的技术。并同时利用电子显影仪将检测出的红外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并得到设备的热像成影图,以便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制定适宜的维修方法。

1.2 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

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包括使用方便、原理简单、能够独立工作、能够提升工作有效性四个主要方面。使用方面,红外测温技术依托设备进行,设备通常体积小、轻便,因此使用上较为方便。原理简单是指红外测温技术依靠热成像,不必进行停电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通信设备完好、连接有效的情况下,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将所获信息直接进行转换,利用数字设备加以显示,这使其能够独立工作,而且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1.3 红外测温技术的特点

(1)自动化性。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完全自动化的完成数据记录与处理及反馈工作,降低人工检测的困难系数。

(2)高效性。自动化的技术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工作时间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并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低工作成本的作用。

(3)可靠性。在人工检测过程中,会有较多意外情况发生。然而红外测温技术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特殊情况和人工失误情况的发生,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1]。

2 红外测温技术具体应用

2.1 运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电力设备的流程

在对电力设备测温时,要先对设备现有温度进行测量。测量现有温度之后,要结合设备的综合情况,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等进行判断。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证明,晚上用电晚高峰是测量效果最好,测量数据最合理性的测量时间。当将测量温度进行纵向相比时,可得到设备部件的辐射热量的情况,以明确部件存在的问题;当将测量温度进行横向相比时,可判断出设备的健康状况,即设备中是否有漏洞的生成。

2.2 红外测温在预防器质性缺陷中的运用

(1)钢化玻璃绝缘子。钢化玻璃绝缘子具有特殊条件下发生零值自爆的特点。南方地区雷雨天气及雨雾潮湿天气的发生,在较长周期内使玻璃绝缘子发生氧化腐蚀,进而导致雷电烧伤或电晕损耗的发生,腐蚀后的劣质绝缘子,在电压作用下导致泄漏电流增大,产生发热作用,使用红外测温仪器在太阳下山2h后进行检测,易于发现其温升缺陷。

(2)复合绝缘子。复合绝缘子使用耐电材料制作的聚合物芯棒,在超过其耐受电场强度的电蚀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电介质击穿。每当聚合物具有足够的介电损耗或电导损耗,由于温度上升增加了电导率,其就存在由热效应导致击穿的可能性。交流电场中多个松弛过程所产生的热,预示了其热效应,红外测温作业在这一阶段对设备的及时检测,对预见失控受热条件的突然开始尤为重要。

(3)无间隙避雷器。无间隙避雷器的阀片具有非线性、均一性差的特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在阀片劣化作用下易使电压分布不均,造成阻性电流与功耗增加,因荷电率增高,负担加重,导致老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最终使整套避雷器发热崩溃。阀片劣化失效使得泄漏电流上升,内部放电作用会导致气体压力与温度上升,能否在该阶段运用红外检测技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是有效避免避雷器本体击穿的关键所在[2]。

3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高效运维策略

3.1 与特殊运行方式的关联

迎峰度夏或电网处于N-1运行方式期间,在运线路承载较平时更高的负荷电流,当负荷程度达到满负荷的80%以上,应在可预期的重负荷到来前,对线路全线的重点连接部位进行红外测温。对正常运行的500kV线路连接器及重要的220kV架空线路的重要连接器,应在每年迎峰度夏前进行一次检测。对于老旧、运行环境差,或存在固有缺陷的线路,在重负荷运行期间,应适当增加红外测温作业的频次与样本数。表1为不同负荷运行期间对某线路#246塔A相耐张线夹的测温数据。

3.2 对新投运线路的管控

新投运的线路由于安装工艺、压接工艺等环节的影响,导线受压后易于在高长金属物体双股形原理的作用下,在连接器附近出现散股。散股后导线的基本结构受到破坏,容易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同时,连接头中也可能存在不良连接,导致接触处电阻率升高,从而造成温度较其他部位偏高的过热缺陷。通常新投运线路要求运维单位在投运的一个月内进行一次全线重点连接部位的测温。

3.3 后续的缺陷管理

电流致热设备在被红外测温作业确定其缺陷状况后,应持续关注其缺陷发展状态,视其缺陷级别及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降低负荷电流进行事故规避,并尽快安排停电检修进行消缺。电压致热的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进一步确定缺陷具体位置及性质,待性质得到确认后,立即安排消缺。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红外测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逐步应用到变电运维过程中。这种技术既保证电力系统及变电设备的可靠运行,又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精准数据,也为输电设备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技术人员也需对红外测温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拓宽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变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姜楠.变电运维中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 (17):181.

[2] 苏绍宾.变电运维中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33): 137-138.

猜你喜欢

红外测温技术具体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电力设备热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模拟情景,重在参与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