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存高远,做学生思想发展的“引路人”

2018-10-21刘秀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引路人美育思想品德

刘秀丽

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只重视技法、技能,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等现象。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下面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二、广泛的利用多媒体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

自然这里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课件、投影仪等可以作为媒介,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等,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际课堂中善于把握机会,灵活运用这些媒介,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少、精、美”,动作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可以引出两点启示。第一,知道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常可预知在什么情况下,他将怎样行动。教师把握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就可以使德育工作做的更加出色主动。第二,在学生品德成熟前,主要应从每个学生经常地、稳固的表现出来个性特点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稳定倾向性。

四、结合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2008年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大家都在想怎样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这时,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失去的痛苦,生与死的界限。在那天的课上,孩子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显得格外的安静,我没有说话,只是运用视频,在近30分钟的观看中,没有一个同学讲话,好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结束后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作业是每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那一次的作业同学们画的格外用心,没有嬉戏,没有打鬧,有的只是铅笔在纸上沙沙的声音,我感动的看着我们的孩子,这一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学生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十年之计,莫如数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十九大”报告勾勒的教育发展蓝图引导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坚信孩子们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点亮希望。

猜你喜欢

引路人美育思想品德
感恩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选择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骇图
责任有度:做学生的引路人
美育教师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